【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阿奇霉素片
商品名稱:阿奇霉素片(利普奇)
【主要成份】阿奇霉素。
【性 狀】本品為白色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或類白色。
【適應癥/功能主治】1.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 2.敏感細菌引起的鼻竇炎、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3.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肺炎支原體所致的肺炎。 4.沙眼衣原體及非多種耐藥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宮頸炎。 5.敏感細菌引起的皮膚軟組織感染。
【規格型號】0.25g*12s
【用法用量】口服,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服用。
成人用量:
(1)沙眼衣原體或敏感淋病奈瑟
【不良反應】1.雖然不能確定所有事件均是由阿奇霉素引起的,但我們仍在此報告了在臨床試驗期間及產品上市后的報告中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事件。患者對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下列不良事件: (1)血液和淋巴系統異常:臨床試驗中偶見一過性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但無資料表明與阿奇霉素有關。 耳和迷路異常: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現聽力損害包括聽力喪失、耳鳴和/或耳聾。據調查研究表明這種現象與患者持續大劑量使用本品有關,通過對這些患者的隨訪,發現大多數患者的聽力可恢復。 (2)胃腸道異常:惡心,嘔吐,腹瀉,稀便,腹部不適(疼痛或痙攣),胃腸脹氣。 (3)肝膽系統異常:肝功能異常。 2.皮膚和皮下軟組織異常:包括皮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在內的過敏反應。上市后,在使用本品過程中報告的其他不良事件包括: (1)感染和寄植:念珠菌病和陰道炎。 (2)血液和淋巴系統異常:血小板減少癥。 (3)免疫系統異常:過敏反應(罕有致死)。 (4)代謝和營養異常:厭食。 (5)精神異常:攻擊性反應,神經質,焦慮不安,憂慮。 (6)神經系統異常:頭暈,驚厥(與其他大環內酯類相似),頭痛,活動增多,感覺遲鈍,感覺異常,嗜睡,昏厥。罕有味覺/嗅覺倒錯和/或缺失的報道。但與用藥是否相關,尚未明確。 (7)耳和迷路異常:眩暈。 (8)心臟異常:心悸和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和其他大環內酯類一樣)均有報道;罕有報道qt間期延長和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但尚未證實上述不良事件與阿奇霉素有關。 (9)血管異常:低血壓。 (10)胃腸道異常:嘔吐/腹瀉(罕有脫水者),消化不良,便秘,偽膜性腸炎,胰腺炎,及舌變色(罕見)等。
【禁 忌】對阿奇霉素、紅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種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1.進食可影響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需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口服。 2.輕度腎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分鐘)不需作劑量調整,但阿奇霉素對較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無資料,給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時應慎重。 3.由于肝膽系統是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徑,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嚴重肝病患者不應使用。用藥期間定期隨訪肝功能。 4.用藥期間如果發生過敏反應(如血管神經性水腫、皮膚反應、stevous-jonson綜合征及毒性表皮壞死等),應立即停藥,并采取適當措施。 5.治療期間,若患者出現腹瀉癥狀,應考慮假膜性腸炎發生。如果診斷確立,應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蛋白質等。
【兒童用藥】治療小于6個月小兒中耳炎、社區獲得性肺炎及小于2歲小兒咽炎或扁桃體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尚未確定。
【老年患者用藥】給藥方法及劑量同成人。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動物實驗顯示本品對胎兒無影響,但在人類孕婦中應用尚缺乏經驗,故在孕婦中應用須充分權衡利弊。尚無資料顯示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婦女應用須謹慎考慮。
【藥物相互作用】1.抗酸劑:在探討抗酸劑與阿奇霉素同時給藥的藥動學研究中,雖然阿奇霉素的峰濃度大約降低了2530%,但未見對總生物利用度的影響。對服用阿奇霉素又服用抗酸劑的患者,不應同一時間服用這些藥物。 2.西替利嗪:健康志愿者同時口服阿奇霉素和西替利嗪(20mg)5天,穩態濃度下兩者在藥代動力學上無相互作用,亦未觀察到qt間期的顯著變化。 3.茶堿:在健康志愿者中阿奇霉素與茶堿同時服用,未觀察到相互作用,但仍應注意檢測血漿茶堿水平。三唑侖:與服用安慰劑相比較,14名健康志愿者同時服用阿奇霉素(第1天500mg,第2天250mg)與三唑侖(第2天給予0.125mg),對三唑侖的藥代動力學無顯著影響。 tmp/smz:每日服用tmp/smz160mg/800mg,連續7天,并在第7天同時服用阿奇霉素單劑1200mg,測得tmp或smz的血藥峰濃度、總暴露量和尿清除率均無顯著改變。阿奇霉素的血藥濃度亦與其他研究中相仿。 4.卡馬西平:對健康志愿者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同時應用卡馬西平和阿奇霉素,對卡馬西平及其活性代謝物的血藥濃度無顯著影響。 5.西咪替丁:在單劑量西咪替丁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在服用阿奇霉素前二小時用藥,未見阿奇霉素的藥代動力學有所改變。 6.環孢素:有關阿奇霉素和環孢素之間潛在相互作用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或臨床研究尚缺少結論性資料,故二者同時使用時必須慎重。如必須同時使用,應監測環孢素的血藥濃度,以便相應調整劑量。 7.地高辛:曾有報告,某些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影響一些患者的地高辛腸內代謝。因此對同時服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的患者,應注意其地高辛血藥濃度有升高的可能性。麥角:由于理論上存在有麥角中毒的可能性,故不主張阿奇霉素與麥角類衍生物同時使用。茶堿:在健康志愿者中阿奇霉素與茶堿無相互作用。 8.特非那定: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與特非那定之間無藥物相互作用。雖兩者相互作用的病例罕有報道,而且這種作用的可能性亦不能完全排除,可仍無特定證據表明這種相互作用發生過。 9.甲潑尼龍:在健康志愿者中進行的藥物相互作用研究中,阿奇霉素對甲潑尼龍的藥代動力學參數無明顯影響。 10.香豆素類口服抗凝劑:在健康志愿者進行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中,阿奇霉素并不影響口服單劑量15mg的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在阿奇霉素上市后,有報道同時應用阿奇霉素和香豆素類口服抗凝劑可使抗凝作用增強。雖然因果關系尚未確定,但是對同時使用的患者,應注意經常監測凝血酶原時間。齊多夫定:單劑量1000mg和多劑量1200mg或600mg的阿奇霉素并不影響齊多夫定或其葡萄醛酸代謝的血漿藥代動力學或尿排泄。然而口服阿奇霉素可以增加外周血單核細胞中的磷酸化齊多夫定的濃度,后者是臨床活性代謝產物。這些發現的臨床意義尚不清楚,但對患者來說可能是有益的等。
【藥物過量】藥物過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事件與推薦劑量的相同。一旦發現超量使用,可根據病情給予對癥和支持治療。
【藥理毒理】1.藥理作用阿奇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亞類之一,即氮雜內酯類抗生素的第一個藥物。阿奇霉素是第一個結構為氮雜內酯類的抗生素,是用化學方法在紅霉素a內酯環上插入一氮原子而衍生得到的。阿奇霉素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和50s核糖體的亞單位結合及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體外試驗證明阿奇霉素對多種致病菌有效。包括:革蘭陽性需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α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組)、其它鏈球菌及白喉棒狀桿菌。阿奇霉素對于耐紅霉素的革蘭陽性菌包括糞鏈球菌(腸球菌)以及大多數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菌株呈交叉耐藥性。革蘭陰性需氧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不動桿菌屬、耶爾森菌屬、嗜肺軍團菌、百日咳桿菌、副百日咳桿菌、志賀菌屬、巴斯德菌屬、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類志賀吡鄰單胞菌。對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腸桿菌屬、嗜水性氣單胞菌屬和克雷白桿菌屬的活性不盡相同,需進行敏感性試驗。對變形桿菌屬、沙雷菌屬、摩根菌屬和綠膿單胞桿菌通常是耐藥的。厭氧菌:脆弱類桿菌、類桿菌屬、產氣莢膜桿菌、消化球菌屬和消化鏈球菌屬、壞死梭桿菌、痤瘡丙酸桿菌。性傳播疾病微生物:沙眼衣原體、梅毒密螺旋體、淋球菌、杜克嗜血桿菌。其它微生物:包柔螺旋體(lyme病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脲素脲原體、彎曲菌屬、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德桿菌。毒理研究遺傳毒性:人淋巴細胞試驗、小鼠骨髓微核試驗和小鼠體外淋巴瘤細胞試驗的結果均證實本品無致突變作用。 2.生殖毒性:大鼠和小鼠的生殖毒性試驗均表明,當用藥量達產生中等程度的母體毒性的劑量水平(即200mg/kg/日,按體表面積計算,約為人用藥劑量500mg/kg/日的2-4倍)時,未發現致畸胎作用。尚未發現對生育力和胎兒的損害。致癌性:尚無有關本品動物長期使用的致癌性研究資料。在動物中進行的大劑量藥物耐受試驗發現,當阿奇霉素的給藥濃度為臨床所用劑量的40倍時,可引起可逆性磷脂沉積癥,但通常不會產生觀察得到的毒理反應。目前尚無證據表明人類應用正常劑量的阿奇霉素時會發生類似事件。
【藥代動力學】口服本品后,廣泛分布于全身;生物利用度約37%,2-3小時血漿藥濃度達峰。血漿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組織消除半衰期,為2-4天。老年志愿者(>65歲)采用5日給藥療法后,其auc值稍高于年輕志愿者(<40歲),但無臨床意義,故本品無需劑量調整。動物試驗表明,吞噬細胞中存在高濃度阿奇霉素。試驗模型發現,活化吞噬細胞比非活化吞噬細胞釋放出更高濃度的阿奇霉素。該動物模型結果說明高濃度的阿奇霉素可被釋放到感染部位。口服本品后,阿奇霉素廣泛分布于全身;生物利用度約37%,2~3小時血漿藥濃度達峰。血漿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組織消除半衰期,為2~4天。人體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阿奇霉素組織濃度遠高于血漿濃度(高出最大血漿濃度的50倍),單次給藥500mg,肺、扁桃體及前列腺等靶組織內濃度高于大多數常見病原體的mic90。每日口服阿奇霉素600mg,第1天和第22天的血藥峰濃度分別為0.33μg/ml和0.55μg/ml。播散性鳥型胞內分支桿菌復合體主要感染白細胞,阿奇霉素在白細胞中的平均峰濃度為252μg/ml(±49%),穩態下其濃度24小時均可保持在146μg/ml(±33%)以上。約12%的靜脈給藥劑量在3天內以原形從尿中排出,且大部分在最初24小時內排出。阿奇霉素口服后主要以原形經膽道排出。人膽汁中可見高濃度的阿奇霉素及10種代謝物。比較組織的hplc及微生物含量測定的結果,發現代謝產物不具有抗菌活性。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為10-80ml/min)患者口服阿奇霉素單劑1g后,其藥代動力學無明顯變化。嚴重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10ml/min)患者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與腎功能正常者相比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其藥時曲線下面積(0到120小時)分別為8.8μg.hr/ml和11.7μg.hr/ml,峰濃度分別為1.0μg/ml和1.6μg/ml,腎清除率分別為2.3ml/min/kg和0.2ml/min/kg。老年志愿者(>65歲)采用5日給藥療法后,其auc值稍高于年輕志愿者(<40歲),但無臨床意義,故本品無需劑量調整。輕度腎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min),其血漿藥代動力學與腎功能正常者相比無明顯變化。尚無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的藥代動力學資料。輕度(a級)和中度(b級)肝功能不全患者,其血漿藥代動力學與肝功能正常者無明顯區別,但這些患者尿中阿奇霉素回收率明顯增加,這可能與代償有關。
【貯 藏】密封。
【包 裝】0.25g*12s/盒。
【有 效 期】36 月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5228
【生產企業】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
本品為處方藥,須憑處方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詳情介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
僅限線下門店銷售,詳情請聯系門店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