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年來,紅花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補充人員編制,盤活衛生存量,使全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基礎越來越堅實,有效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轄區群眾患病少、買得起、看得起好病。
為了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紅花崗區把民生工作重心轉移到改善基本醫療環境上來,統籌城鄉,統籌規劃,精心布局醫療機構,加快衛生服務設施建設,為全區人民群眾便捷就近就醫搭建了平臺。
目前,紅花崗區共有公立醫院10家,鎮衛生院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公共衛生服務機構3家。此外,還有306家民營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區里的人可以選擇合適的醫院就醫。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區人民醫院、骨科醫院、口腔醫院門診人數分別較2012年同期增長140.1%、16%和61.5%,住院人數分別增長84.41%、11%和43.9%。區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68歲的吳家住南門關坂南家堡社區,患有高血壓引發的腦梗塞,癱瘓在家,行動不便。通過辦公室健康服務中心的健康檔案,健康服務中心會定期派社區醫生上門對患者進行體檢、血壓測量和用藥指導。負責吳老人病情隨訪的舒友蘭醫生表示,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日常保健尤為重要。社區醫生上門服務,不僅解決了患者去醫院不方便的煩惱,還能隨時隨地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治療效果也很明顯。上門服務只是紅花崗區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紅花崗區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壯大醫療隊伍,穩步推進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衛生項目,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6.99歲。
多渠道的醫療衛生服務,讓老百姓看病更實惠。2014年,紅花崗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參與人數209955人,參與率99.34%,較2012年增加18078人,共募集資金8188.25萬元。2012年至2014年5月,約43萬人獲得賠償,累計賠償1.6億元。癌癥等37種重大疾病補償率達80%,進一步提高了參合農民的受益水平,大大減輕了重大慢性病患者的負擔。
18歲的李鳴宇是新農合醫療政策的受益者之一。2012年,李鳴宇患上了顱咽管瘤。幸運的是,在新農合報銷政策的支持和好心人的捐贈下,治療得以繼續。李鳴宇的父親李光貴說,在過去的兩年里,他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大約17萬元。
隨著紅花崗區經濟的發展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進,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大大增加。為避免衛生服務能力滯后、衛生技術人員不足等問題,紅花崗區多措并舉,著力增加人員和床位編制,狠抓人才補充,有效解決了醫療衛生發展瓶頸。近年來,全區各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人員編制895人,通過公開招聘、綠色引進人才、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選拔等方式,補充各類專業人才300余人,有效緩解了各級醫療機構人才普遍短缺的局面。
蔡是紅花崗區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也是醫院引進的專業人員之一。現任醫院大外科、微創外科主任。2012年3月,在蔡的帶領下,區人民醫院成立了第三外科學(微創外科)。作為學科帶頭人,他理清思路,率先制定了部門管理方案,大膽探索創新。連續兩年被紅花崗區人民政府評為“優秀學科帶頭人”。蔡說,像他這樣作為人才被引進紅花崗區各大醫院的醫生還有很多,很多都是直接新建科室,發揮了帶頭作用。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需要,全區累計投入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基層設施建設資金6.5275億元,完成了46個村衛生室、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鄉鎮衛生院、區人民醫院的新建、改擴建工程。區人民醫院醫技樓、沈曦鎮衛生院、中莊鎮衛生院、相口鎮衛生院、區急救中心、村衛生室等11個在建項目預計今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經濟開發區醫院也在規劃建設中。總投資2億元的區人民醫院新院整體搬遷已完成,建筑面積1.86萬平方米,新建營業用房5萬平方米。2012年起,區人民醫院還享受政府貸款貼息每年200萬元的補助,購置了1.5T MRI、64排128層ct、GE四維彩超等高科技醫療設備。,提高了診療能力,大大提高了服務群眾的能力,不斷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而衛生、食品藥品監管也是紅花崗區一直關注和努力做的工作。侵犯不安全的食品和藥品會直接導致疾病,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為讓百姓放心,紅花崗區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協調作用,嚴格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切實加強對全區各類餐飲服務機構的監管。2013年,紅花崗區共出動衛生監督執法人員3445人次,出動車輛426輛,每天監督檢查各類餐飲經營服務單位8993戶,食品監管從業人員共計37347人。全面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對95家中小學校食堂、5所高校食堂、150家托幼機構食堂進行專項檢查,約談食品安全隱患嚴重的17家學校和托幼機構負責人,對存在嚴重問題的3家學校和15家托幼機構進行立案處罰,共計罰款7.45萬元,保障了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