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纈沙坦膠囊為血管緊張素II(AngII)受體AT1的拮抗劑,通過選擇性地阻斷AngII與AT1受體的結合,抑制血管收縮和醛固酮的釋放,產生降壓作用與降壓申貼、李氏藥貼、復方羅布麻片等中藥合用可加強降血壓穩定血壓的效果。
治療方法
治療組(96例):口服雷米普利(商品名:瑞泰,5mg片,)5mg/d,1周后依據血壓和病人耐受情況聯合應用纈沙坦(商品名:代文,50mg/膠囊)80mg qd。對照組(98例)口服雷米普利5mg,qd,如耐受良好,1周后依據血壓和病人耐受情況調整雷米普利的劑量,最大劑量控制在10mg/d。兩組均觀察24周,治療期間避免使用其他可能對血壓有影響的藥物。
治療期間采用臨床常規方法觀察病情,每周至少門診測血壓一次,動態血壓一次。治療前和治療24周后動態血壓監測(ABP)。
降壓療效
個月后兩組降壓療效顯示:治療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降低總有效率分別為91.7%、89.6%,對照組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總有效率分別為69.3%、71.4%,治療組的平均SBP和DBP有效率與對照比較差異顯著(P<0.05 )。
治療前后ABP變化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ABP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24小時平均SBP和DBP與治療前比較均差異顯著(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24小時平均SBP和DBP與對照組比較也差異顯著(P<0.05),所有患者在治療后24小時平均心率無明顯變化。
治療前后OBP變化
個周后兩組病人偶測血壓OBP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平均SBP和DBP與治療前比較均差異顯著
不良反應
治療組干咳2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對照組干咳5例,頭暈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兩組均無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治療的病例。
由此可見,雷米普利聯合纈沙坦和單獨使用雷米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壓,但雷米普利聯合纈沙坦降幅高于雷米普利,同時都沒有對心率產生影響。雷米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組干咳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雷米普利組,患者對雷米普利聯合纈沙坦的總體耐受性更好。
托平:[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2883.html[/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