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一年前,李橙成為了一名母親。九天后,醫生發現她的孩子在發抖。三個月后,孩子被診斷為伴發的嬰兒癲癇局灶性發作。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沒有成熟的治療方法。所有的治療都只能是對癥的。孩子生病時,全身會抽搐,嚴重時會持續很長時間。這種真正有效的藥物是國家控制的精神藥物。直到今年6月,一位經常買藥的采購代理人讓她幫忙收集從意大利購買的clobazhan。然而,三個月后,許多警察來到她家,告訴她涉嫌走私、運輸和販毒,并把她帶回警察局。經過審判和各方理解,李橙被判有罪,沒有被起訴。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稀有藥物問題?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多項措施,解決救命藥短缺的困境。
2017年6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合理布局監測崗位,建立健全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定點生產等重點任務和措施。
那么,藥價暴漲背后的原因是市場調節還是政府干預?如何才能擺脫目前藥價暴漲的困境?
醫藥作為一種特殊商品,與公共衛生保健密切相關。國家醫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藥品價格,惠及患者,減輕國家醫保部門的負擔。因此,藥品價格不能完全遵循自由市場規則,市場調節必須在政府主導下進行。尤其是面對藥品原料的壟斷經營,國家更應該嚴厲打擊和限制這種行為。治理藥品價格過高應從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入手,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管理,謀劃并逐步完善我國藥品價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加強藥品價格監督管理。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建立企業、消費者和專業消費者協會代表參與的價格管理體系,形成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
其次,建立科學完善的藥品定價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加醫藥電子交易平臺,高效、快速、準確地掌握醫藥市場供需、價格動態,為政府價格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實時監控生產企業成本管理信息流全過程,建立原材料成本監控體系和制造小核算體系。
最后,在前兩點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建議通過醫療信息平臺進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規范藥品招標價格,對招標單位進行嚴格的資質認證,進一步增加招標藥品和醫院的種類和數量,提高招標的透明度,逐步達到100%,避免藥品價格管理超出政府定價范圍,規范招標采購中的營利措施,逐步建立平等競爭的市場,真正保證患者藥品的可及性,避免一些不可預測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