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房
(《食療本草》)
【異名】蓮蓬殼(《海上方》),蓮殼(《儒門事親》)。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花托。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割下蓮蓬,除去果實(蓮子)及梗,曬干。
【藥材】干燥花托略呈倒圓錐形,多破裂,頂面圓形而平,徑7~10厘米,高3~8厘米。表面紫紅色或灰褐色,有縱紋及縱皺,頂面有多數除去果實后留下的圓形孔洞,呈蜂窩狀,基部有花梗殘基。質松軟如海綿。氣無,味澀。以個大、紫紅色者為佳。
主產湖南,湖北、福建、江蘇、浙江等地。
【化學成分】含蛋白質4.9%,脂肪0.6%,碳水化物9%,粗纖維1%,灰分1.2%,胡蘿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7毫克%,核黃素0.09毫克%,尼克酸1.7毫克%,抗壞血酸17毫克%。尚含微量蓮子堿。
【炮制】蓮房炭:取凈蓮房置鍋內,上覆一口徑稍小的鍋,上貼白紙,兩鍋交接處用黃泥封嚴,煅至白紙呈焦黃色,停火,待涼取出。
【性味】苦澀,溫。
①《綱目》:"苦澀,溫。"
②《本草原始》:"味澀,溫,無毒。"
【歸經】《綱目》:"入足厥陰血分。"
【功用主治】消瘀,止血,去濕。治血崩,月經過多,胎漏下血,瘀血腹痛,產后胎衣不下,血痢,血淋,痔瘡脫肛,皮膚濕瘡。
①孟詵:"破血。"
②《本草拾遺》:"主血脹腹痛,產后胎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③《綱目》:"止血崩、下血、溺血。"
④《本草匯言》:"止血痢,脾泄。"
⑤《握靈本草》:"燒灰止崩帶、胎漏、血淋等癥。"
⑥《分類草藥性》:"消毒,去風,治背花。"
⑦《嶺南采藥錄》:"療乳頭開裂。"
⑧《江蘇植藥志》:"治脫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室女血崩,不以冷熱皆可服:荊芥、蓮蓬殼(燒灰存性)。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米飲湯調下。(《圣惠方》)
②治血崩:棕皮(燒灰)、蓮殼(燒存性)各半兩,香附子三兩(炒)。上為末。米飲調下三、四錢,食前。(《儒門事親》蓮殼散)
③治經血不止:陳蓮蓬殼,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熱酒下。(《婦人經驗方》瑞蓮散)
④治漏胎下血:蓮房,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湯、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驗醫方》)
本品為處方藥,須憑處方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詳情介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
僅限線下門店銷售,詳情請聯系門店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