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聯邦研究和物理化學醫學臨床中心的研究人員及MIPT系統生物學實驗室、Phthisiopulmonology研究所和圣彼得堡巴斯德研究的工作人員對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家常見結核分枝桿菌蛋白質和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分析,研究為這類病菌的廣泛流行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論文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
直到20世紀,結核病一直被認為是不治之癥,且新開發的治愈方法處在早期,死亡率仍然很高。有22個國家,包括俄羅斯,該病感染速率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四倍。值得注意的是,“結核病”一詞涵蓋了廣泛的細菌菌株引起的疾病。北京家庭(此基因型在北京首次發現)菌株在俄羅斯流行-每年約有15萬人感染。
為了解該菌株“成功”流行的原因,科學家比較了北京B0/W148和對照菌株的蛋白質。為了做到這一點,分離的細菌蛋白用酶裂解成更小的片段-肽,肽段的質量和相對豐度可用質譜測定的比較準確。將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科學家們知道每個菌株表達的蛋白和含量。結果發現,在北京B0/W148株中,266個蛋白質與對照株相比均差異較大。其中57個在研究組中不存在而另17則在對照組中完全不存在,其他則是數量不同。對表達水平不同蛋白進行功能分析表明,北京B0/W148菌株有更多生產長鏈脂肪酸的蛋白及更少破壞長鏈脂肪酸的蛋白質。
細菌利用這些酸產生霉菌酸,它們本身位于細菌細胞膜,并使其蠟化,這就是為什么分枝桿菌能夠存活,甚至在巨噬細胞(即破壞外來物質的特殊人體細胞)中繁殖。通常,如果一個細菌被巨噬細胞“吃掉”就會死亡。然而,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已經進化成在巨噬細胞中繁殖,而躲避免疫系統的損傷。霉菌酸不僅能保護細菌,還能起到抑制巨噬細胞合成抗疾病物質的關鍵作用。發現的脂類代謝的功能可解釋北京B0/W148菌株相對于其他結核分枝桿菌成功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