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醫學指導: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營養系蘇宜香教授
很多人都知道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這樣對身體好,但對好在哪里,吃多少才算多并不大清楚,比如有人問:一天吃5種蔬果夠不夠.近日,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記協主辦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 果蔬營養與膳食平衡”知識共享會在廣州舉行。著名營養學家蘇宜香教授回答了相關問題:學齡前兒童要保證每天吃5份不同的蔬果;成年人每天應吃不少于300g綠葉蔬菜、200g瓜茄食物、400g新鮮水果。
現象
膳食結構不合理,慢性病發病率高
2002 年,我國居民人均每日蔬菜和水果攝入充足的比例僅為15.3%;到2010年,大城市居民攝入充足的比例略有上升,上升至19.3%,但仍有超過80%的人群蔬菜、水果攝入不足。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惡性
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隱患疾病,而居高不下的發病率與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但現在一個嚴峻現象是,我國城市居民的膳食結構在朝著不合理的方向發展:油脂和豬肉消費量急劇增加,谷物類食物消費量明顯下降,果蔬攝入量嚴重不足,這為多種慢性疾病提供了孕育的溫床。
水果很少作為餐飲中的一部分
不同的膳食習慣,決定了人體營養的不同獲取情況。蘇宜香教授談到在對蔬菜水果的選擇上,,中國人更傾向于多吃蔬菜,而很少將水果作為餐飲中的一部分;外國人則多愛吃水果。“為什么外國人很少缺鉀,中國人的鉀攝入量卻不高呢.”蘇宜香教授解釋道,“這是因為蔬菜中的鉀含量不高,而水果中的鉀含量大大高于蔬菜。”
相關研究顯示,水果和蔬菜攝入量過少是全球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水果和蔬菜攝入量過少估計造成約19%的胃腸道癌癥,約31%的缺血性心臟病和11%的中風,而后兩者正是現在秋冬高發的疾病。 責任編輯: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