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新冠肺炎疫苗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然而,世界上一些地區在接種疫苗后出現了零星的感染病例,這使得疫苗的真正保護變得更加重要。數據顯示,全面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中,突破性感染的發生率僅為0.4%,大部分幾乎沒有癥狀,也沒有傳播給他人。
突破性感染率較低,僅為0.4%
全部接種的醫務人員共1497人(13.1%)接受了核酸檢測,其中新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感染39例(定義為接種第二劑BNT162b2≥11天核酸檢測陽性,接種后6天內無明確暴露或癥狀報告)。此外,每發現一個突破性病例,檢測38人以上,總體陽性率為2.6%。研究人員指出,這一陽性率遠低于當時以色列人口的總體陽性率。
考慮到所有已經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突破感染率很低,只有0.4%。
在這些突破性病例中,85%(28/33)的病毒分離株被檢測為α突變體(B.1.1.7,早在英國就被發現)。在研究期間,阿爾法突變株是以色列常見的流行毒株。
接種疫苗后,感染癥狀輕微,傳染性低。
這39例突破性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2歲,大部分為女性(64%)。從接種第二劑疫苗到新冠肺炎陽性的間隔時間為39天(范圍:11-102天)。只有一個感染者有免疫抑制。
一般來說,接種疫苗后感染的癥狀大多不嚴重。在39例突破性感染中,26例(67%)癥狀輕微,沒有人需要住院。其余13例(33%)在感染期間無癥狀。常見癥狀包括上呼吸道充血(36%)、肌肉疼痛(28%)和嗅覺或味覺喪失(28%)。21%的患者報告發熱或寒戰。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癥狀輕微,但持續時間可能不會短。31%的感染者確診后14天仍有殘留癥狀;確診6周后,19%的感染者仍有長期癥狀,包括嗅覺喪失、持續咳嗽、乏力、虛弱、呼吸困難或肌痛。
此外,74%(29例)的突破性感染在感染期間的某個時間具有高病毒載量(核酸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的Ct值
作者指出,大多數突破性感染的病毒載量表明它們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傳染性,但尚未追溯到任何二次感染,這支持了這樣的推論,即即使有突破性感染,它們的傳染性也低于未接種疫苗的人。
感染的突破與中和抗體水平低有關。
在39例突破性感染病例中,22例(56%)在檢測陽性后進行了抗體檢測。4例(18%)未見N特異性IgG抗體免疫反應,其中2例為無癥狀感染,1例在確診后第10天進行血清學檢測,1例免疫抑制。
在突破性感染中,感染前中和抗體滴度越高,病毒載量越低(N基因的Ct值越高)。
此外,突破性感染患者感染前S蛋白特異性IgG抗體水平較低(GMT水平與對照組的比值為0.514)。
作者的團隊承認,這項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包括樣本量、一般年輕和健康的受試者以及遺漏無癥狀病例的可能性。
基于這些發現,本文得出結論,罕見的突破性感染與中和抗體水平低有關。考慮到病例的傳染潛力,癥狀通常不明顯,可能帶來相應的防控挑戰。但總的來說,突破性感染率很低,大多數是輕度或無癥狀的。研究發現BNT162b2疫苗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