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11月7日說,與歐美人相比,中國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餐后血糖是影響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的重要因素;血糖控制較好和中等水平的患者,餐后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更大。同時糖化血紅蛋白又與糖尿病并發癥息息相關,研究表明,餐后血糖是心血管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關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降低14%。
中國已有超過920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近三分之二血糖控制不理想,而餐后血糖顯著升高更是中國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特點。楊文英教授表示:“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紅蛋白就很難達標;而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多種糖尿病并發癥的罪魁禍首。為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中國內分泌醫生和糖尿病患者更應特別關注餐后血糖達標。”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血糖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控制高血糖的治療強度也應隨之加強。對糖尿病具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可分為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兩大類,如果兩種口服藥物聯合治療而血糖仍不達標者,可加用胰島素治療(每日1次基礎胰島素或每日1-2次預混胰島素)或采用3種口服藥間的聯合治療。如基礎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與口服藥聯合治療控制血糖仍不達標,則應將治療方案調整為多次胰島素治療(基礎胰島素加餐時胰島素或每日3次預混胰島素類似物)。
為了能夠全天控制好血糖,很多胰島素注射方案都需要一天2次甚至多次注射,而采用人胰島素方案都需要餐前半小時注射,給患者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難以做到注射后等待半小時再用餐的要求,這也是導致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期待注射時間更靈活的治療方案。
對此,楊文英教授指出,目前使用高預混人胰島素但需要優化治療的患者,如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低血糖發生率較高,希望注射更靈活、方便的患者,可考慮轉為諾和銳?50的治療方案。需要起始胰島素治療且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的患者也是這種高預混胰島素類似物的適用人群。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藥在線(www.baseldya.com)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