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該疾病對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程度以及所造成的醫療費用不斷增加。
本病是一種慢性關節進行性退變、軟骨下骨質增生的骨關節疾病,臨床以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關節變形等為特點。本研究對88例KOA患者,分別采用口服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手法及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的方法,對比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目的:觀察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
方法:將88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采用口服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并配合手法治療,對照組43例采用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注射,兩組治療5周后比較療效。
結果:根據WOMAC評分對綜合評分、疼痛、僵硬、日常活動等療效觀察指標進行評估,其中對照組除未能改善關節僵硬情況外,治療后其余上述指標兩組均有改善,并且治療組在改善關節僵硬積分及日常活動積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WOMAC總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與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注射相當,但在改善關節僵硬及日常活動方面更具優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退行性病變,關節疼痛明顯,嚴重時可致關節畸形行走困難。中醫學認為本病屬于“痹病”范疇。多因人體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感受風寒濕邪,筋脈痹阻,氣血不暢,筋骨失養,終致膝部筋不束骨,膝失滑利,日久而發病。正虛為本,邪實為標,為本虛標實之癥。
現代醫學認為KOA的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繼發引起的骨質增生硬化及軟骨下骨的囊性改變,其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外形腫脹、畸形,行走不利和屈伸功能障礙。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服用消炎止痛藥控制疼痛狀況,服用改善病情藥物如氨基葡萄糖及補充透明質酸等方法。目前中醫和西醫均無一種特定的療效很好的治療方法。
骨傷推拿手法具有溫養筋脈、溫養關節、松解粘連、通絡止痛的作用。現代研究認為,手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神經的營養供給,消除局部骨內靜脈瘀滯,降低骨內高壓,并促進局部炎性組織的吸收,能更有效地改善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狀態,阻斷骨關節病發生發展的病理性惡性循環。手法具有增強軟骨組織自身的泵作用,通過促進滑液向關節軟骨浸透和擴散,同時改善關節部位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和代謝,促進軟骨的再生修復。推拿手法松解粘連的作用使得其改善關節活動度要優于藥物治療。
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蛋白多糖合成異常而呈現退行性改變的結果。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是糖胺聚糖和透明質酸重要的結構成分,外源性氨基葡萄糖具有明顯軟骨趨向性,因此可作為內源性關節軟骨營養物質的替代物。吳桐等對比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與玻璃酸鈉關節內注射治療KOA的療效,結果顯示兩者治療KOA療效確切,但玻璃酸鈉療效尚優于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玻璃酸鈉即透明質酸鈉,是一種高分子酸性粘多糖,其化學結構為葡萄醛酸和乙酰氨葡萄糖雙糖重復單位組成的直鏈分子,具有粘彈性和潤滑性,可在關節腔內起營養、屏障、潤滑、減少鈍性摩擦和緩沖力的作用。透明質酸鈉對位于滑膜下痛覺感受器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分子屏障作用有效地阻止了化學物質對痛覺感受器的刺激,有效地控制疼痛癥狀。
本實驗表明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368.html]http://www.baseldya.com/goods/368.html[/url])配合手法治療與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KOA均能改善病情,減輕疼痛,二者療效相當。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手法治療KOA,在膝關節僵硬以及日常活動評分改善上優于單純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可能與手法松解髕骨周圍粘連、增加髕骨活動度、調整髕股關節位置、刺激關節周圍肌肉改善肌力而間接加強關節穩定性有關。因此,本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骨關節炎的治療還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