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新華網廣州10月3日電(中國網記者田建川)3日,家住廣州市天河區元陽名苑小區的王先生收到一盒蚊香片和一份滅蚊建議書。作為登革熱病例持續上升的地區,廣州正通過科學防控、群防群治,加大力度“守護全城”防范登革熱。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最新報告顯示,截至3日0時,廣東省累計確診登革熱病例17684例,較去年同期增加2077.83%。
據廣東省疾控中心分析,全省登革熱疫情處于高發狀態。廣州疫情以多區域為主,而中山、珠海、東莞、陽江等地疫情呈點狀聚集。記者注意到,9月29日以來,廣州累計確診登革熱病例11309例,連續幾天每天新增1000余例。
國家衛生計生委9月30日發布的《關于做好登革熱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強調,目前我國南方處于蚊蟲活躍季節,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的風險。《通知》要求廣東、云南等省要大力開展防蚊滅蚊工作,切實加強疫情監測和處置。
記者在廣州街頭隨機采訪發現,人們對登革熱的態度各不相同。大部分受訪者都比較冷靜,認為有政府部門在盡力,沒什么好緊張的。一些市民也表示有些害怕。一旦家庭成員出現頭痛和腦熱,他們就懷疑自己得了登革熱。
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務人員介紹,國慶假期以來,發熱病人入院人數明顯增加。其中,不少人擔心自己患了登革熱,要求進行抗原檢測,導致醫院抗原試劑庫存不足。
「面對登革熱,市民應保持高度警覺,但不要過度緊張。」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楊志聰表示,登革熱是可以預防、治療和控制的,其重癥率和死亡率都很低。90%以上確診病例經治療后可出院。“關鍵是市民要有防控意識,做好居家和旅游防蚊滅蚊工作,不給登革熱機會。”
據介紹,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斑蚊和斑蚊)的叮咬傳播。主要癥狀為發熱、頭痛、胃痛、肌肉痛或關節痛。預防蚊蟲叮咬是預防登革熱的關鍵。
為應對嚴峻的登革熱疫情,廣東省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正在積極開展相關防控工作。10月1日,廣東省政府發布國慶期間登革熱防控緊急通知,要求各單位主要領導作為登革熱防控第一責任人,將防控任務動員部署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個人;為防止艾薇、疾控部門到單位開展防控和監督檢查工作,對未按規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和落實防控責任的單位,省登革熱防控領導小組應在媒體上通報,并按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廣東省登革熱臨床治療專家組組長唐小平表示,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毒蚊媒是傳染源。由于人們普遍容易感染登革熱病毒,最重要的是從防蚊滅蚊、切斷登革熱傳播途徑等方面阻斷傳播。
疾控專家指出,如果能降低蚊蟲密度和布雷頓指數,登革熱疫情將真正出現拐點。但是,滅蚊形勢依然嚴峻。
記者查閱了廣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廣州市蚊蟲密度監測日報,發現雖然10月1日全市456個點位中有167個點位的蚊蟲密度達到了控制要求,但部分地方村委會和街道的蚊蟲密度和布雷頓指數仍較高。
“布雷頓指數”是評價一個地區伊蚊密度的指標。如果指數高于20,則意味著一旦有外來病例輸入,可能會在該地區引發登革熱疫情。記者發現,10月1日,上城區熊峰村街口街道成蚊密度是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的6倍,白云區金沙街道橫沙居委會布列塔尼指數達到疫情防控要求水平的40、8倍。
“其實最近廣州等地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來防蚊、消滅蚊蟲孳生地,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楊志聰表示,根據目前情況分析,廣東省新增登革熱病例趨于穩定甚至下降,說明滅蚊工作取得成效。“通過進一步加強各項防控措施,預計10月下旬廣東登革熱疫情將出現拐點。”
廣東省疾控中心提醒,部分地區蚊蟲密度仍處于高風險狀態,登革熱病例可能持續增加。國慶期間,存在人員流動導致疫區擴大的風險。特別提醒老年人和基礎疾病患者要特別警惕登革熱。早期治療可以降低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在2014年國慶假期出行衛生提示中也指出,近期,廣東、云南瑞麗、福建建甌等南方地區登革熱疫情較為嚴重。在當地旅行時,應穿寬松、淺色的長袖襯衫和長褲,并在暴露的皮膚和衣服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驅蚊劑,以防止蚊蟲叮咬。必要時,使用蚊帳和蚊帳。
根據疾病控制專家的說法,如果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患者可能會感染登革熱:他們在疾病發作前15天內去過登革熱流行的國家或地區;發病前15天內有疑似蚊蟲叮咬史;登革熱的典型癥狀或體征,如突然發熱、頭痛、眼眶肌肉疼痛、四肢關節疼痛、面部、頸部和胸部潮紅、皮疹等。
專家建議,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熱,應立即采取以下三項措施:(1)與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機構取得聯系;進行相關檢查,以便盡快確認診斷;在生活環境中采取滅蚊措施,防止他人感染,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