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日,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大二學生虐貓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虐貓視頻是本月8日網友在網上發布的,事件是兩個人一起拍攝的。據網友爆料,兩名虐貓者中有一人被認定為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學生,另一名虐貓者為“留學生牟磊”。記者發現,“打死小貓”的視頻持續了80秒,視頻中出現了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學生劉用熱熨斗燙貓下半身和嘴巴、將貓放入油鍋、刺穿貓舌頭等畫面。(廣州日報10月12日)
在如今的生活中,雖然社會競爭給人們帶來了壓力,但是消除人們心中“塊頭”的方法有很多。優雅的人可以向山水寄情,借物抒懷。最受歡迎的人也可以打幾次沙袋來發泄不滿。為什么要殘忍地傷害小動物?因此,我們有必要反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首先,學校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要加強心理教育。在學校實施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搭建開放交流的情緒釋放平臺,可以使學生的心理咨詢更加積極有效。營造樂觀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將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其次,家庭心理教育必不可少。家長要加強與高校的溝通,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做好心理壓力的調節和引導,配合學校和社會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改變“家長給學校文化教育,學校給家長素質教育”的被動教育模式。
第三,全社會都應該正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社會預警網絡,從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高校要主動配合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在大學生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通過心理預警網絡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和干預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從而預防惡性事件的發生。(長江網吳)
編輯: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