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34歲的劉先生穿著t恤短褲和黑色小包,除了稍微胖一點,看起來和普通人沒什么不同。
秘密就在那個小黑包里。里面是一個“心臟”控制器,一根電線管道連接到身體上,控制器兩側有兩個電池。這是一個人工心臟,已經取代了他原來心臟90%的功能。他是個“扛心”的人,是江蘇首例。
無法承受的心臟重量。
29歲時,劉先生身體不舒服。活動后胸悶氣短,腿腫。在嚴重的情況下,他甚至不能躺下睡覺。睡覺后,他會打鼾并有呼吸暫停。家人說,劉先生五年來多次住院,每次住院十天左右,水腫就會消失,和普通人沒什么區別。
今年3月的幾次發作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超負荷,胸悶氣喘的癥狀嚴重到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為了尋求進一步治療,劉先生來到江蘇省醫院進行會診。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鄒建剛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功能4級,屬于終末期心力衰竭,單純藥物治療無法取得良好效果。于是聯系我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邵永峰教授會診,希望通過心臟移植治療。
“當時,體重是240磅。邵主任到我診所的時候還穿著手術服。他第一眼看到我就很驚訝。他沒想到我這么重。”劉先生說。據了解,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醫生確認劉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臟移植的適應癥,但由于劉先生體重112公斤,病情嚴重,及時找到合適的供體成為一大難題。
“第一,捐贈者供不應求。第二,心臟移植采用供體心臟的重要標準是受體和供體之間的重量差應小于20%。對于劉先生來說,需要盡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體來提供心臟。否則就相當于把汽車的發動機安裝在卡車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备鶕颊卟∏?,邵永峰教授在醫院與多學科專家進行了會診和討論,最終慎重決定采用另一種治療方法——植入心室輔助裝置。
江蘇首例,國產人工心臟讓他“重拾初心”。
在心臟外科待了一段時間后,劉先生的癥狀略有好轉,但還是不能隨意下床。心電監護還檢測到劉先生有陣發性心律失常,急需一顆跳動有力的心臟。劉先生的父親說:“我們應該盡力而為,他還這么年輕,我們不希望孩子走在父母的前面。這時,人工心臟,一種可植入的磁流體懸浮心室輔助裝置,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眾所周知,心室輔助裝置是國際公認的心力衰竭治療方法。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單個設備的價格在10萬美元左右?!爸袊鴮π氖逸o助裝置的需求也非常大??紤]到經濟和社會因素,即使中國每年只有千分之一的心力衰竭患者可以使用該產品,每年的需求量也會超過1萬套?!鄙壑魅谓榻B,本次手術使用的植入式磁流體懸浮心室輔助裝置是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人工心臟,植入人體后可有效為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和幫助。“它的植入相當于給患者自己的心臟安裝了一個主動心臟‘泵’,通過‘泵’的工作原理來輔助或替代真實心臟的抽血功能,從而讓自己的心臟‘休息’起來,保證腦、腎、肝等重要器官的灌注?!鄙塾婪逭f。
為確保萬無一失,江蘇省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院長趙軍,副院長劉蕓等。部署上,各科室全面協調,全院配合。心血管外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患者的術前準備、新技術的倫理審查和入院許可。同時與心血管內科、手術室、麻醉與圍術期內科、重癥監護室、心肺轉流科、輸血科、檢驗科等相關兄弟科室組成專家團隊,多次開會籌備手術。
6月30日下午4: 00,專家組進行了術前最后一次病例討論,對各環節進行了周密安排,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7月1日上午10點,手術正式開始。心血管外科邵永峰教授為劉先生成功植入人工心臟。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生命體征平穩。
純國產人工心臟給心衰患者帶來希望。
據了解,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發展的最后階段。對于大多數心力衰竭患者來說,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案是實施心臟移植和人工心臟植入。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1000萬心力衰竭患者,但每年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只有500人左右?!坝捎诠w稀缺、手術難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長時間等待供體的同時不幸離世。人工心臟植入術的普及將給這些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經調查,部分患者術后原有心功能可能恢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考慮再次摘除人工心臟。”邵永峰說。
劉先生說:“出院后,我會適應這個‘新朋友’,學會如何與他朝夕相處,與他形影不離。他面前的背包就像一個小盒子,是他的“心臟”外控器??刂破鬟€配有兩節電池,每節電池可以使用6小時左右??刂破魃线€有一根連接身體的電纜,電纜的另一端是安裝在心臟下方的血泵,用來代替或輔助心臟泵血,重量只有180g。“未來,只要確保電池不斷充電,電纜不斷連接,我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劉先生說。
據了解,患者劉先生植入了江蘇省首個植入式磁流體懸浮心室輔助裝置,設備小巧,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不大,創造了中國四大“獨特性”——唯一純國企生產;自始至終只有醫生和工人的結合;國內唯一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唯一的成套產品是在中國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