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小活絡丸的主要成分是制川烏、當歸、地龍、沒藥、白芍、膽南星、乳香。用于風寒濕邪閉阻、痰瘀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關節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關節屈伸不利、麻木拘攣。那么,小活絡丸的適應癥有哪些呢?
在中醫臨床上,小活絡丸主要用于痹癥和中風病:
1.用于風寒濕邪閉阻,痰瘀阻絡所致的痹病。臨床表現為肢體關節等處疼痛,酸楚,重著,麻木等,遇陰寒潮濕加劇,嚴重者則疼痛、酸楚顯著,關節腫大,屈伸不利,步履艱難,行動受阻,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
2.用于痰濕瘀阻所致的中風。臨床表現為半身麻木,手足不仁,肢體沉重疼痛或活動不利。
在西醫臨床上,小活絡丸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經痛、中風后遺癥等:
1.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起病時周身乏力,食欲減退,發熱。
2.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對稱的多發性關節炎,特別以手足指、趾、腕、踝等小關節最易受累。3.骨關節炎,多在中年以后發病,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髖、膝、頸椎、腰椎等。表現為關節疼痛和發僵,活動不靈,經活動后減輕,但過度活動又會引起疼痛和運動受限。
3.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緩慢,常由骶髂關節和腰椎開始,感腰骶部疼痛,發僵或髖痛,呼吸不暢或束帶狀胸痛,有的出現駝背畸形。
4.坐骨神經痛,表現為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即腰、臂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發生的放射性疼痛。
5.坐骨神經痛,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喎斜三大主癥。
所以,小活絡丸的主要作用是祛風散寒,化痰除濕,活血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拘攣。
粵迅康網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