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病因復雜,治療方法較多,根據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將培菲康活性菌制劑和茵梔黃應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收到較好的療效。
目的:研究口服培菲康和茵梔黃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
方法:將9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藍光照射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培菲康與茵梔黃口服,對治療后血清總膽紅素值進行比較。
結果:兩組患兒膽紅素下降水平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
結論:培菲康和茵梔黃用于輔助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有良好的效果。
治療結果:治療組日均膽紅素水平下降值較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治療組藍光照射時間較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治療組黃疸消退時間平均天數較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其病因較多,其中新生兒膽紅素腸-肝循環和早期腸道缺乏細菌,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形成的重要原因。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結合膽紅素不能被還原為尿膽原隨糞便排出,新生兒小腸腔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很快使結合膽紅素分解成脂溶性的未結合膽紅素,脂溶性未結合膽紅素易被腸道再吸收而到達肝臟和體循環。如有胎糞排空延遲,更可增加膽紅素的重吸收,加重黃疸。在合并感染、窒息、酸中毒等,導致新生兒攝入不足、腸蠕動減少及開奶延遲,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晚,均可使腸道內結合膽紅素排出減少,最終造成高膽紅素血癥。因此,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膽紅素重吸收成為黃疸有效治療措施之一。
培菲康散劑主要由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活菌組成,可直接補充正常生理細菌,調結腸道菌群,使腸道在短時間內維持菌群的最佳狀態。雙歧桿菌可通過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乙酸、乳酸。一方面乙酸、乳酸可降低腸道pH值,從而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阻止結合膽紅素分解為未結合膽紅素,減少腸肝循環;另一方面乙酸、乳酸還可分解腸道內結合膽酸為游離膽酸,形成化學屏障,有利于消除膽汁淤積;同時,乙酸、乳酸可刺激腸壁蠕動,促進胎糞及膽紅素的排出,雙歧桿菌還可通過壁磷酸與腸黏膜上皮細胞相互作用,緊密結合,形成生物學屏障,減少腸壁對膽紅素的吸收,減少了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從而使循環血液中膽紅素含量減少,促進黃疸消退,有效地降低新生兒血清膽紅素。
茵梔黃顆粒主要由茵陳、梔子、黃芩苷等制成。茵陳除能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利膽退黃外,還能拮抗溶血、降低丙氨酸轉移酶等作用;黃芩苷能減少血中膽紅素,加強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梔子可使結扎膽總管動物的Y、Z蛋白的含量升高,增加肝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脫氫酶活性,促進膽紅素排泄。
茵梔黃顆粒沖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促進腸蠕動等作用,從而減少膽紅素重吸收。
茵梔黃顆粒和培菲康散劑用于輔助干預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結果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培菲康和茵梔黃,日均膽紅素下降值顯著高于對照組,藍光照射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黃疸消退的平均天數也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茵梔黃顆粒([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895.htm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895.html[/url])和培菲康散劑聯合用于佐治新生兒黃疸,其療效肯定,縮短住院時間,且口服方便、易行,服藥期間除偶有別患兒大便較稀、次數增多外,未發現其他毒副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