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經過對癲癇發病機制的深入認識,近十余年來已有十多種新型抗癲癇藥物(AEDs)應用于臨床。這些新藥的問世,在為臨床醫師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向臨床醫師提出了洞悉新藥臨床特性、新藥與其它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及潛在風險的要求。理想的AEDs應具備以下特征:1、廣譜,能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發作類型患者的需求;2、高效,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3、低毒,不良反應少;4、藥物相互作用少;5、服用方便,患者依從性強。傳統AEDs,如苯妥英、卡馬西平、丙戊酸、苯巴比妥等雖能有效控制大部分癲癇患者的發作,但仍有20%以上患者的發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時,藥物固有的不良反應也阻礙了它們在臨床上的進一步應用,因而難以滿足理想抗癲癇藥的條件,而作為新型抗癲癇藥物之一的利必通(拉莫三嗪片)在臨床十多年的實踐中則逐漸被證實是一種較為理想的AEDs,并已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癲癇治療的一線用藥。(編輯: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