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媽媽總是把寶寶照顧得很好,對一些小細節總是一絲不茍,甚至把寶寶的耳朵照顧得很好。但是在照顧寶寶耳朵的過程中,難免會忽略一些小問題。今天請提醒你的母親。它是寶寶的心和肉,媽媽們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照顧寶寶。然而,一些母親可能會忽視對嬰兒耳朵的護理。你要知道,寶寶的耳朵也是一個特別敏感和重要的器官。在這里,我收集了一些寶寶愛耳的經驗,分享給媽媽們。
一、嬰兒耳朵事故及風險管理
1。一些未知的東西進入了耳朵
寶寶2-5歲期間,更容易發生異物進入耳朵的事故。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比較調皮,經常會不小心把小物件塞到耳朵里。如果是小豌豆或者小玻璃炸彈,很容易放進耳朵里。爸爸媽媽及時發現了這些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自己給寶寶割耳朵,盡量取出異物。
如果有尖銳的東東幫寶寶割耳朵,不小心會把異物推得更遠,損傷鼓膜。畢竟家長不專業,非專業操作風險很大。首先要做的是讓寶寶側臥,輕輕搖晃寶寶的耳朵進入異物,看看異物能不能抖出來。第一,還是出來比較好。第二,如果抖不出來,可以防止異物進入更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馬上送到醫院,讓醫生把異物取出來。
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寶寶耳朵里的異物。當寶寶感到不舒服,自己割破耳朵,或者發現媽媽有不明原因的耳朵出血甚至耳道出血時,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詳細檢查。
2。我耳朵進水了。現在,許多父母會為他們的寶寶學習游泳,因為游泳可以增強他們的健康,增強他們的抵抗力。但是寶寶游泳的時候,耳朵保護做得好嗎?正常情況下,寶寶在游泳時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但如果耳朵有傷口,最好停止游泳,或者給寶寶戴上耳塞,防止水中的細菌進入耳朵,從而引發外耳道炎等疾病。
不管是寶寶游泳時進水,還是媽媽洗澡時不小心讓寶寶耳朵進水,爸爸媽媽都不能太擔心。首先讓寶寶側著頭,耳朵的口朝下,媽媽會用手輕輕地把寶寶的耳朵向后上拉,這樣有助于水盡快流出來。也可以用柔軟的棉棒,輕輕插入寶寶耳朵里旋轉,把水吸干。小心固定寶寶的頭,這樣他就不會動了。
二。嬰兒耳部疾病及其治療[/h/
1。我感冒時耳朵很不舒服
人的五感息息相關。如果他們的耳朵不能聽東西,他們的嘴就不能說話。如果鼻涕太多,吸的時候能感覺到鼻涕吞到喉嚨里。爸爸媽媽知道嗎?連接鼻咽部和中耳的唯一通道是咽鼓管,成年人耳朵的位置相對較高,而鼻子的位置相對較低,所以咽鼓管是傾斜的,與水平面成30°左右的角度。患感冒發燒等疾病時,病菌不易感染耳朵,引起耳部疾病。
然而,嬰兒不同于成年人。寶寶小的時候,他的咽鼓管還不成熟,很短很平。當嬰兒感冒發燒時,細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你寶寶的鼻子在你耳朵里。雖然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器官,但它們的健康密切相關。
因此,當寶寶出現流鼻涕、咳嗽、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時,需要明確注意幾點:。
(1)當寶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要盡早治療,防止誘發中耳炎。
(2)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拉耳、摸耳動作,如果有,立即就醫。
(3)寶寶生病時,避免讓寶寶坐飛機,因為飛機起降時,中耳內側突然發生變化,使寶寶的耳朵更容易感染。
(4)如果寶寶有鼻涕,在給寶寶吹鼻涕的時候,讓嘴巴張開,嘴巴張開。如果鼻子和耳朵同時關閉,中耳的壓力會增加,這將增加感染的概率。媽媽也可以讓寶寶先吹一個鼻涕再吹另一個。
2。耳朵發炎。
寶寶耳部炎癥的常見疾病有中耳炎和外耳道炎。中耳炎通常在寶寶1歲后容易得。他們會在半夜劇烈疼痛,嬰兒會哭著拉耳朵。大一點的寶寶還會告訴他們耳朵里有水,這讓他們很恐慌。一旦寶寶兩周內有咳嗽、發熱、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媽媽應考慮患中耳炎,盡快就醫。
三。嬰兒耳朵的保健
1。不要自己割破寶寶的耳朵。
【/h/】如果媽媽觀察到寶寶耳朵有耳垢等分泌物,會立即用棉簽或其他尖頭棉紙將寶寶耳朵挑出來,將“臟東西”清理干凈。這是個大錯誤,你知道嗎?事實上,只有外耳道的外半部分會產生耳垢。在正常情況下,嬰兒可以通過咀嚼和張開嘴來清除耳垢。
除此之外,3歲前的寶寶更容易有耳垢,但媽媽們不必刻意去清理。因為耳垢是用來保護耳朵的,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門。通常“藏”在外耳道內,可以保護外耳道皮膚,粘附灰塵、小飛蟲等異物。
另外,如果用棉簽割破耳朵,可能會把耳屎推進耳朵里。如果你把它推進耳朵里,清潔起來會更困難,處理不當甚至會傷害耳膜。媽媽們真的認為耳垢不干凈。如果他們想給寶寶清洗,可以用清水清洗寶寶的外耳。
2。在耳朵上涂洋蔥可以止痛。
很多人都知道切洋蔥的時候,總會被自己的氣味嗆到,卻不知道切洋蔥時散發的氣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快速緩解疼痛,提高抵抗力。此外,將洋蔥涂在耳朵上可以對嬰兒早期中耳炎的治療起到輔助作用。
如果寶寶得了中耳炎,媽媽可以先把洋蔥切碎,用干凈的細紗布按住,然后放入微波爐稍微加熱,再敷在寶寶的第二張嘴上。注意洋蔥包與寶寶耳朵保持一定距離,不要燙傷寶寶耳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