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肺心病是由于患者長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引起呼吸衰竭、肺功能進行性下降及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功能不全,從而造成全身各臟器的損害。采用常規治療加用
血府逐瘀膠囊治療肺心病患者60例,收到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本組中男27例,女33例,年齡55~75歲,平均(70.O±4.7)歲,有慢性咳嗽史8~30年,所有患者均有中度以上發紺、呼吸困難,肺部均有干性或濕性噦音,其中49例有明顯的哮鳴音。所有患者均有心臟擴大,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心率大于100次/min,頸靜脈怒張,肝臟腫大,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雙下肢水腫等右心衰竭及肺動脈高壓的表現,心電圖顯示有肺型P波,超聲心動示右室肥大,心功能分級在Ⅱ~Ⅲ級。排除患有肺部其他疾病以及與腦型尿鈉肽(BNP)升高相關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及心肌病等。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研究組女16例,男14例,平均年齡(70.0±4.7)歲;對照組女17例,男13例,平均年齡(68.5±4.8)歲。2組性別(=0.073)、年齡(=1.193)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內科治療,包括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及長期吸入沙美特羅/氟替卡松(50/500μg)和強心利尿等治療。研究組在上述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
血府逐瘀膠囊,口服2.4g/次,2次/d,12周為1個療程。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及BNP的改變;觀察研究組治療前后血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改變。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平方±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組TC、LDL-C及TG較治療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血脂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FEV1和BNP,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前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治療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肺心病是由于長期的氣道慢性炎癥,促使白細胞、巨噬細胞釋放多種炎性介質,損傷肺泡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內皮膠原組織暴露,刺激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肺部微血栓形成,反射性引起肺小動脈痙攣,從而造成肺動脈高壓,加重右心功能不全。
血府逐瘀膠囊根據血府逐瘀湯的劑型改變而來,其主要成分有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生地黃、枳殼、柴胡、牛膝、桔梗、甘草等。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牛膝有活血化淤、通絡祛風之功效;當歸屬活血養血;生地黃有養陰生津之功效;枳殼、柴胡具有行氣舒肝解郁之功效;桔梗則可載藥上行寬胸理氣。研究表明,桃仁、紅花可提高血小板中一磷酸腺苷(AMP)水平,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誘導血小板凝聚,增加纖維蛋白溶解及抑制血栓形成;川芎的有效成分為四甲基吡嗪,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還可促進前列腺素Ⅰ2合成,抑制血栓素A的生成和釋放;川芎還是一種新型的鈣離子拮抗劑,其可拮抗內皮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對抗血管緊張素Ⅱ及血管加壓素等體液因子的縮血管效應,從而擴張肺血管而降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改善慢性右心功能衰竭的癥狀,從而降低BNP。血TC、LDL-C、TG的降低,HDL-C的升高及FEV1的改善,可能與血府逐瘀膠囊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肺循環及一定程度地糾正肺心病血流通氣比例失調有關。
因此,在肺心病的長期治療中,血府逐瘀膠囊([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449.htm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449.html[/url])作為輔助用藥,兼具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肺動脈壓,延緩肺功能減退,改善心功能指數和調脂的作用,在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