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圖/匡燁。分析認為,醫生來源、設備進口、醫療保險都是他們將面臨的障礙。
國家衛計委、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試點設立外資醫院的通知》,允許外資醫院大門打開,掀起醫療行業投資盛宴。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試點省市傳來了許多外國投資者躍躍欲試的消息。
但外資獨資醫院要想在中國立足,必須涉及整個中國醫療監管體系。醫生從哪里來?如何進口設備?醫療保險是如何承保的?無論是在中國醫療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觀察者還是開拓者,都不禁感嘆:外資醫院要想真正在中國發展,必須經過多重考驗。
羊城晚報記者陸
中國市場蛋糕很有吸引力。
今年8月底,國家衛計委、商務部聯合發布通知,從即日起,允許外商通過新設或合并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海南等7個省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除港澳臺省投資者外,其他境外投資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設立中醫醫院。
《國務院關于促進衛生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曾指出,到2020年,我國衛生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面對巨大的市場魅力,外資醫療大門的開啟將掀起一場外資醫療的盛宴。當地政府鼓勵高端外資經營醫療的政策已經加快。
9月中旬,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宣布,深圳已規劃5個醫療站點引入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并引進兩個三級公立醫院合作項目。之后,30家投資機構與深圳市政府就社會醫療項目進行了洽談,包括德國西門子集團、韓國SKG集團、美國哈佛醫學院、今日香港國際等國際知名機構。截至9月底,已有24家投資機構簽署了在深圳開辦醫療服務的協議,涉及投資金額80億元。
今年7月,阿爾特蒙特醫院宣布落戶上海自貿區,成為港資、臺資之外的首家外資“外資醫院”。上海自貿區放寬了外資投資醫療機構的門檻。隨后有消息透露,20多家外資醫院正等著進入FTZ,分享中國醫療市場的大蛋糕。
外資醫療的喜怒哀樂。
中國公立醫院一直被貼上“看病難、看病貴”的標簽。對于財力雄厚的高端患者來說,他們更渴望高端醫療服務。以外資為主打的高端醫療,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空。這是外資醫生最樂意看到的。
但是,為這些高端患者服務的醫生是從哪里來的呢?如何進口設備?醫療保險是如何承保的?外資獨資醫院一旦要在中國立足,必然涉及整個中國醫療體系。外資醫療也將接受多重檢測。
以設備進口為例,醫療機構一年只能申報兩次A類設備進口,需要等待很長時間。阿爾特蒙特進口了一套叫“變形金剛”的骨科檢查設備,在FTZ的保稅價格是250萬元。但是如果不在自貿區,引進這個設備就要500萬元。
美中互利公司聯合家庭醫療集團總裁李碧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吐槽”。當初辦第一家合家歡合資醫院的手續都蓋了180個公章。雖然權力下放可以由省級機關決定,但仍需要100多個公章。“我們行業營利性醫院的稅率是25%。雖然現在政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但醫院行業的稅率是其他行業中最高的。相比之下,政府鼓勵投資的其他一些行業的規定稅率為15%和12.5%。”
此外,還有外國醫生的資格。根據我國的規定,外國醫生在中國執業不能超過一年。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國外資醫療機構多為中外合資,純獨資醫院發展步伐較慢。原因很簡單:雖然有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的意見,但沒有實施細則?!?/p>
編輯: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