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隨著移動醫療行業生態的不斷進化,以網絡輕會診、慢病管理為重點的各種業務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近兩年逐漸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雖然我國在規范醫療行為方面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師和中醫師個人開業管理暫行辦法》,但對流動醫療行業的政策和法律監管暫時沒有明確規定。衛計委的一些指導意見雖然已經公開發表,但沒有實際監督。這一塊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移動醫療國際監管政策的差異。
推薦閱讀。
最賺錢的基金根據你的投資參考偏好推薦優質基金。
2014年股票基數整體排名已經確定。藍籌基金回報單一基金診斷。移動醫療app的國際監管。除了美國,其他地區也致力于監管日益增長的移動醫療領域。中國、印度等一些國家并沒有對移動醫療進行任何形式的監管,但其他國家顯然選擇了暫時放開監管:比如2014年3月,韓國決定不強制監管三星手機的醫療器械和移動健康部件。與此同時,歐盟正在為移動醫療建立一個明確的監管框架。
歐盟的移動醫療認證流程比美國更加開放和高效。歐盟有70多個認證機構,遍布其成員國。一旦醫療設備獲得其中一家機構的批準,就可以在整個歐盟范圍內銷售。與美國不同,歐盟沒有執法自由裁量權的范圍。醫療應用在監管范圍之內或之外。因此,歐盟對某些設備的監管比美國更密切,但監管范圍更小:美國的一種新設備可能會立即被列為第三類,而在歐盟,設備將自動被列為第一類,直到提供相反的證據。
雖然這種監管框架理論上會危及消費者的安全,但近5年來,歐盟醫療器械召回程度與美國相當,新醫療器械審批時間更快。因此,許多移動醫療開發商首先在歐盟推出產品,從而獲得資金來應對美國更嚴格的監管。例如,MIMvista、三星健康、Fitbix Flex和CardioMem,它們在登陸美國之前都已經在歐洲市場銷售了很多年。
事實上,美國應該關注國際移動醫療監管的發展。首先,我們可以借鑒歐洲模式:當監管者適當行使權力時,開放和選擇性的監管會刺激更多的創新,消費者不會承擔任何成本。其次,這幾年監管的國際標準化不斷加強,未來的結果在理論上可以相互認可。
2013年10月,在醫療設備監管者國際論壇上,表明未來五年,醫療軟件監管將向標準化方向發展。歐盟正在向更標準化的測試系統邁進。這種標準化將有助于降低認證成本和監管的不確定性。鑒于按地理位置區分在線用戶的難度,這種標準一致性將在移動醫療領域得到普及。當前的監管變化不僅影響著每個國家的市場,也影響著全球移動醫療投資者的預期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