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人民日報在線,瀘西,10月21日。為進一步加強瀘西縣非公立醫療機構監管,大力推進社會辦醫,縣衛生部門加強了對44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有效促進了非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有效提升了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
規范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縣衛健局成立了醫療質量監督工作小組,由衛健局主要領導親自擔任檢查組組長,醫療行政、衛生監督、新農合、臨床等部門專業人員參加,每季度對醫療機構病歷質量、處方點評、護理質量、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等情況進行專項監督評價,并公布評價結果。
加強日常監管,強化執法。縣衛生監督所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將明察暗訪、突擊檢查相結合,對醫務人員資質、傳染病防治、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行為、放射診療防護等進行不定期檢查和抽查。,并宣傳檢查和處罰情況;制作“瀘西縣衛生監督信息公示欄”并公布投訴熱線;建立醫療機構不良行為評分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邀請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專業人士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進行指導,督促其在門診、住院部大廳公示診療項目、藥品及價格,做到就診流程簡單快捷;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優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醫護人員著裝整潔、規范,佩戴工作證,患者易于識別;服務態度熱情善良,體現良好的醫德醫風;規范護理操作流程,加強消毒物品的保管和使用。
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規范化管理。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積極探索支付制度改革,實行預付式住院總額、按病種和臨床路徑付費制度,形成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自主管控;審核人員實行輪崗審核,鄉鎮聯合管理辦公室與醫院分管領導不定期交接交叉檢查;落實月度審計監督制度,每月月底召開醫療機構審計反饋會,分析解決當月問題。
截至10月,衛生部門累計派出檢查人員180人,組織開展醫療質量檢查3次,檢查檢查非公立醫療機構169家。妥善處理群眾投訴3件,查處違法案件17件;為40戶居民張貼“瀘西縣醫療機構衛生監督公開信息欄”;抽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處方、病歷62.98萬張,扣除超檢查、超治療、亂收費139.38萬元,公示9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資金。(蔣慧云、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