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濕度是中醫的一個概念,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容易理解。當我們感到潮濕時,濕度一般會超過一定范圍,可以附著在很多物體上,比如濕毛巾、濕木頭、濕衣服。但含水量不能超過一定限度,不能附著的水不叫濕,叫自由水,比如濕衣服上滴下的水。
首先,天氣陰沉。濕氣附著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并與周圍的物體緊密結合。物體濕的時候比干的時候重,所以當體內有水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體或者頭部很重,導致環境混亂潮濕,滋生各種毒素。
另一個難搞,粘人。什么是濕邪對標的,好像是粘著黏液,還有各種不愉快,比如排尿不暢,大便不舒服。此外,它很難去除,并且經常伴隨著一個漫長的病程困擾著你,例如風濕病、溫暖潮濕的疾病。
減少體內水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飲食和清淡飲食:減少酒精、肉類、甜食、冷食和油炸食品的攝入,多吃能除濕的食物,如油炸淚液粥和藥湯。養成鍛煉的習慣:水多的人通常不想動,因為他們覺得四肢沉重無力。
2.運動不僅能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水分的排泄。中藥除濕治療:選用正規中藥,應用適當的治療方法或中藥祛濕。
3.避免潮濕環境:日常生活中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也不要穿濕衣服。濕在中醫里也叫陰邪,脾是陰的臟部,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最為旺盛。長夏濕氣過重,容易傷脾。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濕邪侵入人體后脾陽最易受損,脾陽虛弱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入侵。
靜脈注射可以使藥物快速準確地進入體循環。靜脈輸液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維持酸堿平衡;補充營養和提供能量;輸入治療疾病的藥物。
我們體內的水主要通過四種方式排出:
1.我們的腎臟是人體的水分控制中心,專門負責處理水的分配和電解質與酸堿的平衡。成人正常日尿量為1000-1500毫升。
2.皮膚蒸發和出汗:正常皮膚蒸發的水分約為500毫升。如果有明顯的出汗,水分流失會相對增加。
3.肺部呼出的水分:人體每天從呼氣中消耗的水分約為400mL。
4.腸道排便:每天約有8000毫升消化液進入消化道,但正常情況下,只有不到2%(約160毫升)的消化液隨糞便排出。
因此,中醫的“濕氣重”概念與體內濕氣過重的概念是不一樣的。體內輸送水的系統的流量會自動排出多余的水分,所以體內的“重濕氣”不會是輸液攝入的水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