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食品和飲料一它含有生后4~6個月嬰兒生長所需要的全部營養要素。它營養豐富,并含有促進小兒腸道發育成熟的特殊成份。母乳喂養對母嬰健康均有益,母乳無菌經濟價廉,溫度適宜,易于吸收利用,喂養方便,減少家庭其他成員的勞動,是嬰兒健康成長的最佳天然食品,初乳有保護嬰兒預防感染的作用,保證嬰兒出生后4個月內的母乳喂養,是促進其強壯成長的關健。
但是,產婦在哺乳期內由于多方面因素容易發生乳汁淤積而影響哺乳。采用口服血府逐淤膠囊并配合物理療法治療產婦乳汁淤積160例取得一定的療效。
乳汁淤積證是哺乳期因一個腺葉的乳汁排出不暢,致使乳汁在乳內積存而成,臨床主要表現為乳內腫物。乳汁淤積是哺乳期婦女的常見疾病。是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原因和早期臨床表現之一。祖國醫學認為,乳汁淤積的內因是肝郁氣滯和陽明胃熱,疏泄失職致使乳汁淤積,且能涉及脾胃,致飲食失常,脾胃失和,胃熱壅滯;發病的外因是火毒內侵或小兒口氣灼熱。內熱與外邪相博,蒸腐淤乳,久而成痛,或破潰毒隨膿解,或邪毒人里。《諸病源候論》中說:“熱乳,如含乳腫,其結腫不散,則成痛”。《外科大成)中說:“生于乳房的腫熱病者為癰……”。治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疏肝行氣通絡為治療原則。血府逐瘀湯為王清任《醫林改錯》諸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方劑,用于治療“胸中血府血瘀之證”。并列舉了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自汗等十九種血瘀病證。由此可見,血府逐瘀湯所治諸證以胸部病變和瘀血所致的情志改變為主,且以血瘀氣滯之實證為宜。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血府逐瘀湯具有改變微循環,增加組織器官血流灌注量的作用,有報道總結為:①改善微循環,舒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②調節凝血和抗凝血系統,防止血栓形成;③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提高網狀內皮細胞的功能;④改善神經營養代謝,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⑤抑制結締組織代謝,減少瘢痕形成及粘連;⑥鎮痛;⑦抑制
腫瘤細胞生長;⑧復活肝臟清除能力。
血府逐瘀膠囊系桃仁四物湯加柴胡、桔梗、枳殼,開胸行走,使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清熱,配以當歸,則能養血潤燥,使祛淤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藥。本方氣血兼顧,升降并用,不僅能行氣分淤滯,又能解氣分郁結,活血而不耗血,解淤又能升新,合而用之,使淤祛氣行,則諸癥可愈。而LQ-2008B特定電磁治療儀局部理療,使輸乳管充分擴張,局部氣血通暢,血脈歸經。通過“止痛、消核、修復、調理”,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除了藥物治療外,筆者認為加強產前和哺乳前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應指導乳母在每次哺乳前用清潔的毛巾以溫水浸濕輕輕擦拭乳頭,掌握正確的哺乳方法。早接觸,早吸吮,母嬰同室,推薦按需哺乳,廢棄定時哺乳,重視心理護理的同時,指導正確哺乳方法。于產后半小時內開始哺乳,此時乳房內乳量雖少,通過新生兒吸吮動作刺激泌乳。生后24小時內,每1~3小時哺乳一次。生后2~7日內是母體泌乳過程,哺乳次數應頻繁些,一晝夜應哺乳8~l2次。哺乳的時間及頻率取決于嬰兒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脹的情況。
哺乳前母親要洗手,用溫開水清潔乳房及乳頭,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需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新生兒口中,用一手扶托乳房,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讓新生兒吸空一側乳房后,再吸吮另一側乳房。哺乳后佩戴合適棉制乳罩。每次哺乳后,應將新生兒抱起輕輕拍背部1~2分鐘,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個月至1年為宜。發生乳汁淤積的患者應及時局部熱敷和按摩,熱敷時間要足夠,一般每次最少熱敷20min以上,并保持熱敷毛巾的溫度適宜,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或溫度過低達不到改善血液循環和散結止痛的目的。
按摩力度不宜過大,每次按摩不少于20min。用吸乳器將淤積的乳汁吸出。乳頭皸裂:多因嬰兒含吮不正確,哺乳方法不當。過度在乳頭上使用肥皂等干燥劑或嬰兒口腔運動功能失調所致。輕者可繼續哺乳。哺乳前濕熱敷3~5分鐘,擠出少許乳汁,使乳暈變軟,以利嬰兒含吮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頻繁哺乳,先在損傷輕的一側乳房哺乳。哺乳后擠少許乳汁涂在乳頭和乳暈上,短暫暴露和干燥。皸裂嚴重者應停止哺乳,可擠出或用吸乳器將乳汁吸出后喂給新生兒。
本文采用的血府逐瘀膠([ur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449.html]http://www.baseldya.com/goods/1449.html[/url])囊配合理療及手法排乳治療乳汁淤積癥,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