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近幾年年底,當機構大幅調倉時,成為市場焦點。買方機構很忙,除了參加各種策略會議,也在為來年的投資布局尋找方向。
上周,8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投資者關系活動報告,5家上市公司參與了15家以上機構的調查,其中4家涉及醫療和醫療行業。上周機構調研的重點依然是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比超過80%。
機構研究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定的投資邏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醫藥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競爭加劇,但部分券商機構仍看好該行業,為并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制藥公司最受歡迎。
11月18日,有30多家機構對福安藥業(300194)進行了調查,其中既有Boss、新華、銀河、諾德、諾安、摩根士丹利、交通銀行施羅德、東吳、鵬華等基金公司,也有匯理資產、尚亞投資、上海聰隆投資等私募基金。
同為醫藥制造行業的上海凱寶(300039)和來美藥業(300006)也受到很多機構的喜愛。針對上海凱寶、嘉實、東方、中海、長安、國海富蘭克林、浙商、農銀匯理、興業環球等基金公司參與了調研。來美藥業有Boss、鵬華、國泰、東吳、萬家、申萬領信、諾德、新華、銀河、諾安等基金公司參與調研。此外,洋浦醫療(300030)也得到了很多機構的好評。
據《財富》雜志報道,醫藥股一直是機構的心臟,這與牛股數量眾多不無關系。截至11月14日,滬深細分醫藥指數50只成份股中,有15只股票近10年漲幅超過10倍,其中雙鹿醫藥(002038)、恒瑞醫藥(600276)等5只股票漲幅超過20倍。
中海醫藥混合基金基金經理鄭雷對醫藥行業未來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雖然可能會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干擾,但國民政府改善民生和醫療體系的長期目標不會改變。健康作為產值過萬億元的產業,細分領域和公司差異較大,永遠不會缺少投資機會?!?/p>
鄭雷指出,未來十年醫藥行業整體仍有望保持15%至20%的快速增長,保持GDP增速2倍左右將成為常態。其核心驅動力在于終端需求持續快速擴張,主要因素是人口老齡化長期趨勢、用藥結構升級、醫保覆蓋由廣度向深度拓展。
但醫療健康作為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未來有望在高基數上繼續實現穩步增長。在多重因素的驅動下,醫療衛生市場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未來,中海醫藥混合基金將聚焦新技術、新模式的公司,在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領域尋找真正高成長的公司。
研究單位可以適當安排。
除了這些藥企,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機構對立思辰(300010)、新世紀(002280)、捷順科技(002609)、東華軟件(002065)等充滿熱情。參與李、嘉實、中行、建信、匯豐金信、申萬領信、華寶興業、Boss、九臺、宏利、中國郵政的調研。
在計算機、通信等電子設備制造領域,已有10家公司被機構調查,包括南洋科技(002389)、銀河電子(002519)、京鄭鈞(300223)。
在特種設備制造行業,福瑞通(300228)、楚天科技(300358)、科林環保(002499)受到機構青睞。
在受訪的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制造企業中,華昌化工(002274)、利爾化工(002258)、諾品(002215)受歡迎。
申銀萬國投資顧問譚飛表示,機構投資者的研究路徑通常預示著下一階段主力資金的布局。一方面,機構投資者不會隨機調查一家上市公司,大部分被調查公司都有良好的預期;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一旦在調研中發現某上市公司的投資亮點,通常會選擇機會布局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發布的機構研究信息,挖掘市場前景中的潛在品種。投資者可以綜合考慮上市公司的研究公告和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如果被調查的上市公司近期符合多家券商正面評價的條件,交易量穩步放大,流通量較小,二級市場持續出現買入機構席位的記錄,三季報披露的機構持股比例較低,那么投資者可以適當布局。
(編輯: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