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種種跡象表明,反壟斷大棒似乎要去醫療器械行業了。
據商務部相關人士介紹,反壟斷局副局長鄭文率隊赴滬調研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深入了解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情況。
從外界來看,繼軟件和汽車行業之后,醫療器械將成為反壟斷的“重災區”。
雖然外資醫療器械僅在中國市場價格高是不爭的事實,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仍無相關證據判斷其涉嫌價格壟斷,國內潛規則盛行的多個銷售環節也使得產品價格層層加碼,對于內資、外資企業也不例外。
反壟斷調查煽動外資企業。
反壟斷風暴正在席卷各個行業。
其中軟件和汽車行業已經領先,對高通[微博]和微軟[微博]的反壟斷調查尚未最終確定。8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對日立、三菱電機等12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處以12.35億元罰款。但隨著國家反壟斷力度不斷加大,寶馬[微博]、奔馳、奧迪、捷豹路虎等車企紛紛下調車輛銷售指導價。
也正是在這個風口浪尖,有關部門對醫療器械行業的調研引發諸多猜測。“在操縱產品價格上,外資產品在很多領域應該說都有嫌疑,汽車是一例,醫療器械等領域也不例外。”資深醫療行業咨詢師劉宇剛說。他舉例,,iPhone 6 在國內發售的價格超過4000元,遠遠高于國外發售的199美元、299美元,這其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