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原標題:整治醫療腐敗需要對癥下藥。
雖然醫療領域的腐敗問題時有曝光,但最新的反腐案例依然足以刺激大眾的神經。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原院長王天超受賄案。2005年至2014年,王天超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共計現金3500萬元、房產100套、車位100個,價值8000余萬元。
【/h/】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100套房子100個車位都是饕餮貪欲,甚至比不上“大老虎”。王天超貪污不是一個個案。2014年,安徽檢察機關反腐敗部門立案查處醫療衛生領域貪污賄賂案件108件,涉案人員123人,其中院長16人,副院長6人。在一些城市,甚至大多數二甲以上的公立醫院都被發現存在“坍塌”腐敗。
民生領域的腐敗最牽動輿論神經。重大案件出來,人們會覺得社會良知崩塌,群體之間的信任被撕裂,傷痕累累。醫療系統的腐敗案件讓觀眾嘗到了苦果:一方面,我國醫療資源短缺、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民生之痛;另一方面,醫療系統內腐敗案件時有發生,醫療資源被浪費;一方面,醫患矛盾時有發生,公眾與一線醫護人員的隔閡亟待消除;另一方面,醫療系統的腐敗和缺乏監督確實令人發指。
對醫療系統腐敗案件的理解不能陷入情緒極端,給醫護人員貼上標簽。畢竟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是奮戰在挽救生命和生命垂危的第一線,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往往還要忍受外界的不理解和懷疑。醫療系統的腐敗,除了個人原因外,也是制度漏洞造成的,這是缺乏監督和權力制衡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多數醫務人員和公眾利益一樣,都是制度缺失的受害者。
要整治醫療腐敗,必須對癥下藥。醫療系統專業性很強,往往醫院院長既是行政領導又是權威專家,話語權很大。作為制度的“關鍵少數”,一旦院長失勢,醫院自糾能力弱,就容易造成大范圍的腐敗。因此,加強對醫療系統負責人特別是最高領導的監督尤為重要。下一步需要完善制度,圍繞如何重建醫院內部監督權威,考慮引入外部監督力量,與各級紀委保持聯動,探索建立對醫院各個環節,包括醫療、基建、采購等有效的審計機制。,鑒于醫院的特殊性質,讓醫院的一切事宜都能在陽光下運行。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