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癌癥患者正在接受放療。今年8月,科技部啟動了“中國腫瘤地圖集編制”項目。預計未來4年,經過全面的數據收集和研究,中國癌癥地圖將重新繪制,呈現出目前中國癌癥的“家庭背景”。
三十五年前繪制的“中國癌癥地圖”終于宣布將在未來四年更新。這種過于陳舊的數據已經落后于現實,中國的癌癥研究迫切需要一張新的癌癥地圖。中國第一個癌癥測繪項目負責人李俊耀回憶起大規模的全國調查,現在他期待著以后的人進行更精確的研究。
小霞(化名)是廣東省貴嶼鎮南陽村的一名農婦。她兩個叔叔這幾年都死于肝癌,去世的時候都40歲左右。她的鄰居,熟悉的阿姨和丈夫,都死于癌癥,年齡也在40歲左右。"村里許多50到60歲的人被診斷出患有癌癥。"。村里的人都很疑惑:污染的環境和癌癥有關系嗎?
新版“癌癥地圖”即將發布。
2013年6月,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楊公煥帶領的團隊,經過8年的研究,描述了淮河流域近30年來水環境的變化以及當地居民的死亡原因。
楊公煥團隊所做的研究證實,淮河流域部分地區癌癥高發與淮河水嚴重污染存在相關性。
楊功煥團隊發現,在淮河流域,污染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恰恰是消化道癌癥死亡病例增加率最高的地區,是我國相應癌癥死亡病例平均增加率的幾倍??罩g的分析結果表明,重污染區的分布與消化道腫瘤高發的幾個新興地區高度一致。
對淮河流域的研究,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該地區消化道腫瘤高發的報道。
目前還不知道貴嶼鎮何時會出現類似的研究,但未來4年,將有一批研究人員來到貴嶼鎮,查看惡性腫瘤發病率、患者死亡率和生存率等數據。
2014年8月,科技部啟動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牽頭的“中國癌癥圖譜的編制”項目,共分“中國癌癥基礎數據資源建設研究”、“中國癌癥圖譜模型的建立”和“多源數據建模在不同維度估算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中的應用”三個課題。通過對全國癌癥登記數據、三次全國死因調查數據以及各相關年份人口統計數據的整理分析,繪制了新版《中國癌癥地圖集》,并在各縣(區)出版發行。
據國家癌癥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介紹,四年后即將出版的中國癌癥地圖,必將在惡性腫瘤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耙坏┥a出來,它就描述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中惡性腫瘤的最新分布情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