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記者王寧)木牌匾、木牌坊、雕花門窗,在南平后堡,南安區中醫院的國醫光藏在一棵蒼翠的栲樹下。推門而入,煎藥室散發的中藥湯氣滲透空氣。11個咨詢室分別命名為通元軒、二妙居、三仁齋等。,前來尋求治療的市民在診室前排起了長隊。
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的門診病人還不到30人。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今天正展現出新的生命力。是怎么做到的?值此世界傳統醫藥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南岸區中醫藥相關情況。
老中醫。
70歲的中醫師夏忠和坐在南岸區中醫院義光里。也是我區名中醫國家級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夏忠和行醫近40年,對腫瘤、糖尿病、脾胃病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夏忠和的大徒弟田說:“老師的會診率很高,每次都是滿的,一般是中午1點以后吃午飯。”
區中醫院院長周錫國介紹,目前醫院日均接診量達到200人左右。人們選擇和使用中藥的意識逐漸形成。
正在“二妙居”等待治療的陳,住在大理石中。她說,宜光環境好,醫生醫術好。近年來,她來這里看醫生,看是否有頭痛或腦熱。更重要的是,中醫的報銷比例更高。
提高中醫報銷比例。
據了解,近三年來,我區投入5000多萬元提高中醫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城鎮居民醫保提高10%,職工醫保提高2%,特殊疾病患者中醫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同時,我區還在政府組織的基層醫療機構、村衛生室實行中成藥、中藥材零差率銷售。據區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與西醫相比,中醫對服務條件要求不高,中醫治療常見病的價格相對較低。據統計,該區中醫門診費用比西醫低40%。
中醫報銷率高的優勢在基層更加明顯。峽口鎮衛生院負責人表示,鎮上居民對中醫非常認可,認為中醫不僅報銷率更高,而且副作用更小。峽口鎮居民陳說,感冒前給鎮衛生院送水花了50多元,但同樣的病沒有超過30元。
中醫藥服務網絡全覆蓋。
為了讓居民就近看中醫,我區還建立了以區中醫醫院為龍頭,覆蓋社區、村莊的中醫服務網絡,基本實現了城鄉全覆蓋。該區投入專項資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新建12家中醫診所。每個中醫館都配有中醫藥箱、煎藥機、普通康復等中醫服務設備。同時,4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民營中醫坐診等設立了近百家中醫診所,實現了全區中醫服務網絡全覆蓋。
峽口鎮衛生院負責人表示,中醫藥服務能力擴大后,人們對中醫藥的需求突然被喚起。為了適應農村人早起的習慣,健康中心每天7點開門,病人通常一開門就來看病。
發揮中醫的保健功能。
在南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并熱愛中醫。“中藥的保健功能非常適合人們的健康需求。”周錫國說,區中醫院義光的13個中醫館、近百個中醫診所,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方面的優勢。人們來醫院看病,建立健康檔案,為他們提供中醫體質鑒定服務。目前服務率超過80%。
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讓市民得到中醫藥的便利和實惠;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保健功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中醫“有形多彩”的服務,賦予了這一古老傳統醫學新的生命力。去年底,我區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現場考核,即將被評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