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8歲男孩愛吃零食,腹痛4年時間:2014年7月16日09: 02: 33編輯:孫來源:東南快報(0)。
吃零食和飲料會直接損傷胃黏膜。近日,福州一名8歲男孩閆妍(化名)因愛吃零食被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昨天,記者從福州各大醫院兒科門診的調查中了解到,腹痛患兒10人中有4人患有慢性胃炎,而這個數字更多出現在消化內科門診,最小的患者只有3歲。據醫生介紹,患有胃炎或慢性胃炎的兒童越來越多,其中家庭成員有慢性胃炎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桿菌,喜歡吃零食的兒童患病率也在增加。
病例8歲男童腹痛4年后出現慢性胃炎。
從出生到現在,大部分炎熱的日子都由爺爺奶奶照顧。據辣媽連女士介紹,3歲上幼兒園后,放學后會讓爺爺奶奶買零食,一次兩包,特別是膨化食品和糖果,每周吃一次漢堡和薯條。雖然她意識到經常吃零食不好,但就連這位女士也說,她的家人很無助,不喜歡在高溫下吃飯。為了不讓孫子挨餓,爺爺奶奶只能無條件滿足孫子的要求。
半年前,我開始每天晚飯后喊胃痛,但醫生說是消化不良。7月14日因發熱咳嗽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就診。醫生詢問病史時,得知常年有腹痛,且女方和丈夫均有慢性胃炎病史,于是要求做胃鏡檢查。結果表明,熱體內幽門螺桿菌陽性,胃內有炎癥,屬于慢性胃炎。
連這位女士都記得是從三四歲的時候開始的,偶爾會在吃飯的時候或者飯后肚子疼。她的家人以為是消化問題,經常用手摸他的胃來幫助緩解,卻沒有意識到可能是胃部問題。
醫生說,連女士夫婦都有慢性胃炎史,家里的菜都是共用的,所以在高溫下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8歲就已經是慢性胃炎患者,這與他經常吃零食加速胃黏膜損傷有關。
患有“成人病”慢性胃炎的兒童越來越多。
慢性胃炎,這原本是成年人常見的胃病,父母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會患上這種疾病。然而,昨日,東南快報記者從福建省福州市兒童醫院兒科消化內科、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處獲悉。以至于每天都有孩子因為腹痛去診所,而這些主要抱怨腹痛的孩子中,有40%最終被診斷為慢性胃炎患者。
福建省福州市兒童醫院兒科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擅長兒童消化問題。她說,近年來門診確診慢性胃炎的兒童越來越多,最小的3歲,最大的16歲,而消化??崎T診的數據遠超40%。陳說,大多數孩子腹痛超過半年,但在過去,他們沒有引起父母的注意。間歇性治療后未見好轉,最后通過抽血、吹氣、胃鏡等檢查綜合評估,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診斷為慢性胃炎。
“有些孩子在患肺炎、咳嗽等疾病時,不經意間被發現患有慢性胃炎,這往往會讓家長感到意外,甚至無法接受?!蹦暇┸妳^福州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王成峰介紹,患有胃炎或慢性胃炎的兒童常表現為惡心、嘔吐、間歇性上腹痛,部分兒童會表現為厭食、乏力、消瘦,但容易被家長誤解為消化不良或吃了不好的東西。但如果孩子經常表現為腹痛半年甚至一年,基本可以確定為胃炎或慢性胃炎。
分析兒童患慢性胃炎的家族史是主要原因。
據陳介紹,從門診確診慢性胃炎患兒的病史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患兒家庭中有一兩個家長有慢性胃炎病史,而當患兒患病時,家長一直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然而,這種感染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發生在一個家庭一起使用餐具和杯子吃飯喝水的時候。成人幽門螺桿菌通過消化道傳播給兒童。
王成峰還說,在這些患病的孩子中,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飲食習慣:他們喜歡吃零食,包括冷飲、過熱、過酸、過辣、過咸或頻繁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等。,所有這些都會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癥;幾乎所有的零食都缺乏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這也增加了慢性胃炎的易感性。此外,鼻腔和口咽部的慢性感染病變,如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內,長期慢性刺激也可引起慢性胃黏膜炎癥。
慢性胃炎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陳說,一旦孩子被診斷為“慢性胃炎”,如果幽門螺桿菌沒有被清除,疾病就會一直伴隨著它。要徹底治愈,全家人必須同時服藥殺菌6-8周,停藥前檢查幽門螺桿菌轉陰。
技巧
家庭飲食習慣要嚴格控制。
目前兒童慢性胃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們要防止兒童成為下一個患者。陳和王成峰都表示,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家庭飲食習慣和兒童零食攝入的衛生。也就是說,如果家里有慢性胃炎病史,全家人的餐具一定要分開使用,及時治療,才能把幽門螺桿菌轉陰;此外,家庭和兒童的衛生應全面,并經常消毒。此外,零食也要克制,尤其是酸、辣、咸的食物,大人喜歡的加冰飲料的火鍋對孩子的傷害極大。(記者黃淑萍/文/圖片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