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原標題:移動支付是技術“創可貼”。
不用排長隊,只需手機即可掛號、繳費、排隊就醫。昨日,記者獲悉,友誼醫院為方便患者推出支付寶醫療服務。據市有關部門介紹,雖然實現手機支付醫保實時報銷需要時間,但為了方便患者,其他醫院也同意嘗試這種手機支付醫療費用的新方式。(北京時報,9月21日)
在手機智能支付越來越廣泛的社會背景下,看醫生顯然無法避免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基于適應大眾消費習慣,從而實現多元化的結算需求;另一方面源于提高醫療效率的要求,從而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從技術上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在大醫院看病時,患者可能會為了掛一個專家號排上幾天幾夜的隊,拿到黃牛手里的號更貴。如果加上看病、檢查、充電、吃藥的排隊時間,等待醫生的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折騰。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嘈雜和嘈雜的環境中,他的情緒會逐漸惡化,并趨于暴力。更重要的是,因為看病的人太多,醫生又要加快會診,自然會出現“排隊等幾個小時,看病才幾分鐘”的巨大反差。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有可能將患者的煩躁情緒轉化為身體暴力,醫患矛盾會越來越頻繁。
看病難是因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優勢資源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自然,要解決當前的醫療困境,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就必須平衡醫療資源。從層次理論來看,優化醫療流程也是資源均衡配置的有效體現。掛號、網上支付、移動醫療服務自動扣費,意味著不用出門就可以掛號,不用排隊就可以輕松繳費。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仍然難以解決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治療提高醫療效率,以優質的服務和優化的流程減少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的痛苦體驗,也是醫療行業自我提升的意義。
如今看病貴、看病難,并非都是“投入不足”、“醫改滯后”造成的。當政策層面的“公益”宏觀定位解決后,如何在技術層面提高效率和速度,如何提高醫療服務和醫療規范的標準化和技術化,也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顯然,用手機支付醫療費用是一種技術上的“創可貼”。雖然是商業利益驅動,但無形中提升了醫療效率,優化了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