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黃波。
“這種服務真好。現在不用出門了,所以有一個可以信任的家庭醫生,知道我的身體狀況。”62歲的李大爺,在石鼓區“三湘農民健康游”現場,在鄉村醫生集中簽約的大型義診現場,滿心歡喜。這是石鼓區衛生局鄉村醫生簽約多形式衛生服務模式的一個縮影,也是全區踐行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
今年,為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石鼓區衛健局始終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從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入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加強學習,增加了解。
為深刻領會群眾路線的根本精神,石鼓區衛生健康局不僅注重加強學習,還通過多種渠道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組織局全體黨員和區直屬醫療單位領導干部到監獄接受廉政警示教育,觀看廉政教育片。通過兩個犯人的自我陳述,每個人都能真正體會到高墻與現實的反差,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與區檢察院建立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邀請市、區檢察院舉辦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培訓班,與檢察院共同建立預防職務犯罪制度。出臺《石鼓區衛生系統工作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責任追究辦法》等規范性文件,行業內設置高壓線路20條,行為受制度規范。
傾聽基層民意。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石鼓區衛生局用行動不斷踐行這一理念。由局全體黨員組成的兩個工作組先后8次赴聯合單位,通過召開座談會、談心會等方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收集到社區急需解決的問題12個、22戶急需解決的困難28個。解決了公廁無照明、化糞池堵塞、消防通道隱患等十大老大難問題。22名居民的所有緊急問題應在一個月內解決;對無法搬遷的五保戶、困難戶進行摸底調查,落實社區醫務人員責任制,定期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走訪,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給予免費診療,對特殊疾病積極幫助聯系三甲醫院的專家診治,以減少部分醫療費用。
創新解決人們的煩惱。
今年,為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石鼓區衛生局積極創新服務措施,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
探索老年“時間銀行”。“時間銀行”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單位,為“空巢”內的老年人提供互助養老服務。居民只要在“時間銀行”開戶,成為“存款人”,就可以利用空的閑暇時間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服務,所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時間都會記錄在“存折”上,為自己兌換。“時間銀行”于今年6月在石鼓區青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牌,該區50余名居民成為銀行“儲戶”。“時間銀行”項目已納入南華大學養老互助項目。
建立“公共食堂”試點項目。今年6月,該區青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衡陽市首家“公益食堂”。食堂旨在為孤寡老人、空巢、獨居社區等生活貧困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或低價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飲食。“公益食堂”開業以來,已有近50名老人報名就餐。
在私立醫院創建“雙向轉診”服務。今年6月,該局協調衡陽青山醫院與南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攜手,簽訂了《雙向轉診合作協議》。全市開創了民營醫院牽手三甲醫院的“雙向轉診協作”模式。這種模式讓普通百姓不僅能享受到民營醫院提供的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還能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支持,有效緩解了普通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實施鄉村醫生合同服務。“鄉村醫生承包服務”旨在建立村民與鄉村醫生之間的新型承包服務模式。為讓群眾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帶來的實惠,石鼓區衛生局通過“鄉鎮衛生院拍覆蓋片、村干部入戶、村醫帶人”的方式,解決了“上門難、溝通難”的問題。目前全區鄉村醫生簽約率已達到60%,預計年底簽約率將達到90%以上。
為人民而實踐可以使魚和水永遠深下去。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石鼓區衛生健康局正以行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原標題:“保護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