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南方日報記者向雨航通訊員沈偉新。
深圳鼓勵社會辦三級醫院的政策真的落實了。21日,記者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獲悉,深圳市平樂骨科醫院經過相關復核程序和確認,獲得市政府“三甲”財政獎勵2000萬元,成為深圳市首個享受此項待遇的社會醫療機構。
一級基本醫療服務不低于50%。
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高水平、規模化發展,是深圳醫改的重要內容。全市75家非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有4家,但只有一家醫院取得了三級醫院資質。深圳非公立醫療機構規模小、醫療技術水平低,大多處于低水平同質化狀態,難以與公立醫療機構競爭。
2013年11月,深圳出臺《關于鼓勵社會資本辦三級醫院的若干規定》,從土地、人才、稅收、補償機制、社會保障政策等方面支持社會資本高起點辦醫院。今年7月,為推動鼓勵政策落實,深圳出臺了《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三級醫院財政支持政策實施細則》。其中,社會辦醫院在獲得三級醫院資質后,在第一或第二評審周期獲得甲級、乙級資質,經衛生行政部門評審后,將分別獲得2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此外,社會辦三級醫院還可享受基本醫療服務補助、市級重點醫學學科補助、繳納企業所得稅財政獎勵、基本醫療服務加床獎勵等四項福利。
根據規定,獲得獎勵的門檻是“承諾提供不低于50%的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服務是指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不包括整容等高端服務,即在醫院書面申報承諾的門急診服務和住院服務中,基本醫療服務金額不低于50%;基本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不高于同級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床位數占醫院床位總數的50%以上。近日,經過相關評估程序和確認,平樂骨科醫院獲得市政府“三甲”財政獎勵2000萬元,成為深圳市首家享受此項待遇的社會醫療機構。
政府監督獎金的使用。
2014年,深圳市平樂骨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成為深圳市首家社會辦“三甲”醫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深圳市民累計獲得門急診1300萬人次,累計住院8.49萬人次。
深圳市平樂骨科醫院院長翟明宇表示,收到2000萬元的財政補貼后,他會花光每一分錢,最大限度回饋深圳市民。具體用途方面,將主要用于增加營業場所。目前,醫院的營業場所相對不足。該區醫院門診、住院面積均在1萬平方米以上,制約了優勢專科的進一步拓展。門診場所也相對不足,導致醫療服務流程不合理。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提高臨床研究和教學能力,多形式引進和培養中醫骨傷科骨干和學科帶頭人,促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
“今后這項補貼還將用于加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讓這項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市民。”翟明宇說,比如,對于深圳級非遺項目“平樂果氏祖傳秘方及制備方法”的研發,要加大院內制劑的研發和現有劑型的開發,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高臨床療效,滿足患者需求。
市衛生計生委表示,平樂骨科醫院獲得的財政獎勵和補助,意味著深圳市鼓勵社會辦三級醫院發展的相關政策已經落實到位,對于推動社會辦醫院的規模、檔次和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平樂骨科醫院收到財政獎勵和補助后,將納入衛生行政部門財政資金監管范圍。除簽訂相關監管協議外,市衛計委還將在日常審計和財務監管中對醫院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專家意見
鼓勵政府政策有利于加強私立醫院。
“看病難看病貴”,公共醫療資源緊缺。目前,深圳政府已緊密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辦醫,特別是鼓勵社會資本辦高質量、高規模的高端醫療服務。鼓勵實施社會辦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辦醫機構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利于促進社會辦醫機構的發展。然而,政府的激勵措施能否促進社會醫療服務的發展?能否提升深圳民營醫療機構水平?
“財政激勵可以看作是鼓勵民營醫院做好管理、提高質量的一種方式。”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表示,要通過市場機制多做工作,激發民營醫療機構自覺把質量當生命線,而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支持安全醫療。事實上,醫院的水平一般與床位的大小相對應。愿意經營大型醫院的投資者并不多,也不適合深圳目前的醫療市場。醫院分權是未來的趨勢。因此,鼓勵“做大”不是政府的意愿,而是政府和投資者做強的策略。
在鼓勵社會辦醫方面,羅湖醫院集團總裁孫希卓表示,政府應從總量控制、結構配置、服務采購三個方面入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配置資源,這就需要科學測算城市的醫療資源配置情況。也就是每千人的床位數和醫生護士配置。”孫西釗說。目前深圳社會辦醫療非常活躍,他擔心活躍之后會導致供過于求。如果供給誘導更多的健康需求,就會對老百姓造成傷害。其次,要合理配置結構。社會不應急于設立專科,而應根據居民疾病譜和居民需求配置相關醫療機構。如果某一類專科資源過剩,就會導致醫療機構之間的不健康競爭和過度醫療。
在政府投資方面,孫希卓也指出,購買服務的方式優于財政直接投資或獎勵,可以促進民營機構健康發展。“投入或獎勵幾千萬后,社會醫療機構會帶來什么樣的產出?這個方向可能是政府無法控制的。”孫希卓說,有可能是社會醫療機構賺錢了,人受到了傷害,而政府卻把錢花在了護理機構上。"通過購買服務來投資公共事業是一種經濟、可控的方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深圳市民累計獲得門急診1300萬人次,累計住院8.49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