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我們的記者楊楠報道。
據統計,2014年以來,醫藥行業共發生121起并購事件。雖然目前無論從行業的形式還是規模來看,國內市場的并購案例在世界上似乎微不足道,但中國醫藥行業已經開始從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美國醫藥工業委員會在報告中總結道,“2016年后,中國將成為全球醫藥行業最重要的領地。”
今年以來,醫藥板塊不斷受到市場關注。然而,除了醫藥企業自身產業鏈加碼之外,一些非醫藥企業也涉足了這一領域。對比今年的M&A案例,可以看出與過去幾年有所不同。過去,M&A的案例大多是國有資本,但今年,資本的屬性變得更加多元化。
“民間資本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更加市場化的力量,民營企業在增加醫藥企業創新活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藥研究組執行組長陳麒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采訪時表示,并購的速度不斷加快,可以顯示出醫藥行業的附加值空,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結合將重新調整醫藥企業的產業結構,使其更具競爭力。
根據2014年的統計,在十大重組并購案例中,民營資本非常活躍。截至目前,今年最大的交易標的是迪康藥業(600466,參股)從平安創新資本和藍光集團手中收購的藍光和駿100%股權,總交易價值790451.87萬元。對于一家醫藥公司為何涉足藍光、駿等地產公司,認為,“作為市場化企業,需要尋求新的利潤空,多元化選擇是可能之一。”
就本次交易而言,迪康藥業公司公告稱,迪康藥業目前主要從事醫藥業務。由于新的醫藥品牌和產品需要較長的潛伏期,迪康藥業近年來的經營業績并未實現顯著增長,做大做強還需要較長的時間。為實現迪康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亟需向迪康藥業注入優質資產“藍光與君”,從根本上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據業內人士透露,合并案有其代表性意義。事實上,藍光和駿是“借殼上市”,這將是自2010年房地產重組再融資大門關閉以來,第一家房地產公司達到“借殼上市”標準的案例。
同時,國有醫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今年醫藥企業并購中的一大亮點。另一次轟動的行業合并來自西南醫藥(600666,古巴)收購歐瑞德100%股權,與醫藥公司轉型密切相關,因為此次合并涉及西南醫藥背后的太極國企改革。
有分析認為,M&A優勢明顯,行業集中度提高,對龍頭企業來說是進一步跨行業發展的好機會。但很多藥企盲目,缺乏統籌考慮,并購后的一些整合效果并不如預期。目前,從醫藥企業的并購案例來看,普遍存在高溢價、高成本的問題,未來整合是否順利以及整合后對企業管理的貢獻程度尚不得而知。
陳麒光認為,非醫藥企業進入醫藥行業,首先要對自己和行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必須明確自己未來在醫藥產業鏈中的定位。同時,進入醫藥行業后,如果民間資本不與國家醫改轉型、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前景可能不會那么樂觀。總的來說,中國醫藥加工制造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藥企、醫院通過藥品漲價拿回扣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在于產能過剩。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