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導讀:今年5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低價藥品價格管理的通知》。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5月28日,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互聯網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6月5日,衛計委發布《關于做好常用低價藥品采購管理工作的通知》。此外,《藥品管理法》修訂在即,《食品藥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出臺,《2015年藥典》初步含藥用輔料300余種...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是醫療政策的大年。溫暖的政策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由于我國當前醫改逐步深化,醫藥R&D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醫藥產業整體處于非均衡發展狀態,環保、產能、能源供應、融資環境、國際市場競爭等諸多困難凸顯。多年來,醫藥行業的高速增長有所放緩,這可以從2013年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增速從2012年的14.5%回落看出。隨著“十三五”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相關工作提上日程,預計醫藥產業經濟增長要求將有所降低。
化學原料和制劑制造業是中國醫藥工業的主力軍。化學仿制藥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據估計,到2015年,總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130多種藥物的專利將到期。然而,面對這樣的利好消息,國內大部分制藥企業仍停留在大宗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上,被鎖定在產能競爭和價格戰中。不重視R&D的粗放式擴張和發展,將中國企業置于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
然而,醫藥行業的困境尚未對外貿產生太大影響。一方面,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在復蘇,需求正在回升;另一方面,國內環保壓力加大,停產限產導致原料藥供應減少,國際供需關系被打破,原料藥價格上漲。此外,上半年國家適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增長的措施,政策紅利逐漸顯現。在上述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西藥產品外貿成績單呈現出不錯的成績——進出口額、出口額、進口額三個增速領跑中國醫藥外貿增速榜。前三季度西藥產品外貿同比增速為12.73%,完成全年7.5%的增長任務壓力不大。
但進入四季度后,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一方面,9月開始進入歐美西方國家需求旺季,政策紅利依然有效;另一方面,一些地區動蕩加劇,世界經濟仍存在風險。印度與中國醫藥貿易的持續摩擦對中國的西藥產品出口造成了不利影響。預計全年我國西藥產品外貿進出口額將增長10%~15%。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