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東南網7月15日訊(記者陳燕燕實習生張萬玲)6月29日,陳先生的妻子在莆田市涵江醫院剖腹產。術后第三天,經檢查,患兒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骨折。醫院回復新生兒顱骨骨折系產鉗分娩所致,屬于產鉗使用并發癥。治療后,患兒顱骨骨折可愈合,顱內出血可吸收。如有異議,可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父母:孩子一出生就有出血性骨折。
據陳先生介紹,6月29日下午,他的妻子詹女士在莆田市涵江醫院剖腹產下一名男嬰。因為孩子臉色不好,她立即被轉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直至CT檢查第三天,發現患兒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左側額頂硬膜外血腫、雙側額部腦挫裂傷、左側頂骨骨折征、左側頂皮下軟組織腫脹、雙肺支氣管肺炎。
醫院:產鉗分娩引起的并發癥。
7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莆田市涵江醫院了解情況。副院長、產科主任醫生告訴記者,6月29日,由于預產期,陳先生的妻子詹女士住院分娩。產前檢查顯示羊水過少,她的家人要求剖腹產。術中因胎頭過高,取頭困難,術中使用產鉗接生。“在這次手術之前,我們已經和家人談過了,如果有必要,我們會用產鉗接生。剖宮產知情同意書也寫得很清楚。”
鄭弘醫生說,嬰兒出生后,他出現了輕度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因此被轉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進行觀察和治療。三天后復查CT,發現腦內有一個小骨折,蛛網膜下腔和硬膜外腔有一定出血。當時向家屬通報了情況,但對方并不了解。
鄭弘醫生表示,經醫院組織相關專家討論,新生兒顱骨骨折系產鉗分娩所致,屬于產鉗使用并發癥。“手術前,我們也告訴家屬使用產鉗可能會造成傷害,在剖宮產知情同意書上也寫了。”正如鄭弘醫生所說,記者隨后查看了陳先生和他妻子簽署的剖宮產知情同意書。
家人擔心產鉗的后遺癥。
醫院建議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鄭弘醫生告訴記者,經過神經外科專家的會診,孩子顱骨骨折可以愈合,顱內出血可以吸收。目前,新生兒情況良好。
“現在表面上看孩子的情況還可以,但誰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其他問題,會留下什么后遺癥。”面對家屬的擔憂,鄭弘醫生建議家屬采取法律途徑維權: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鑒定,也可以通過第三方醫療委員會協調解決。
鄭弘醫生補充說,從醫學上講,如果產鉗在一周內出現抽搐或其他癥狀,后遺癥的發生率較高,但嬰兒在此期間恢復良好,90%以上不會在事后留下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