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權威專家認為,城市的“五方機制”迎合了受災方的迫切需求,非常好。
新快報訊記者李紅云報道在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中山如何實現兩年“零醫療麻煩”。昨天在我市召開的“全國依法解決醫患糾紛促進創建無醫療糾紛城市研討會”上,有關方面對此進行了討論。
中山從2012年4月開始解決“醫鬧”問題。截至目前,兩年多沒有發生“醫鬧”事件,“醫療”“人販子”基本消失。全市成功創建“無醫難之城”,90%以上醫院達到創建安全標準。
昨天上午,各級領導和專家組成員對中山市人民醫院進行了實地考察。醫院的警務室、醒酒室、醫療糾紛調解區給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醫療糾紛調解區,記者看到休息室、采訪登記室、調解室布置得很溫馨,相關政策說明和調解程序被框起來掛在墻上。在醫院的專門調解室,圓桌會議桌上有五個號碼牌,分別是“醫院代表”、“醫療調整委員會”、“公安機關”、“衛生局”和“患者代表”。各方可以隨時坐下來調解醫療糾紛。
對此,國內知名醫療法律專家、教授、律師李惠娟表示,當患者懷疑存在醫療事故或其他醫療過錯時,與醫生溝通非常迫切。中山處理這個問題的“五方機制”迎合了患者的迫切需求,非常好。
一旦出現“醫鬧”癥狀,中山的做法是立即組織警力三倍以上的患者人員到現場處置。李惠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派遣大量警力可以迅速穩定局勢,但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激化雙方矛盾。威懾可以阻斷事態的擴大,化解引導機制緩和矛盾的效果會更好!因為僅僅依靠“堵”而不是“愛惜”,糾紛仍然是糾紛,如果糾紛嚴重,就會出事。中山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借鑒,要兼顧“堵”和“饒”,要兼顧問題的兩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