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6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老年機構遠程醫療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根據《通知》,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北京市大興區新秋老年公寓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武漢市江漢社會福利院、東湖高新區佛祖嶺福利院、武漢市第十一醫院、云南省昆明市社會福利院、云南省紅十字會醫院將合作開展試點工作。
據悉,試點工作是落實2013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中“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加快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試點”的要求。
對于《通知》的印發,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指出,養老機構運營中的核心問題是醫療問題,通過遠程醫療服務,只需在社區建立一家醫療服務機構,就能成功解決居家養老和社會養老中的醫療服務問題,真正實現“醫養結合”,完善機構、社區、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國家養老政策。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是一種備受國內外關注的養老服務模式。60多年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丹麥,通過與民營企業合作,在專業護理團隊、全科醫生和醫療機構的護送下,建立了以家庭為基礎的養老院醫養結合。
在中國,截至2013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有20243萬人,占總人口的14.9%,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有13161萬人,占總人口的9.7%。隨著老齡化和高齡化的加劇,醫療保健已經成為養老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醫療資源的缺乏一直是國內養老機構發展的制約因素。
根據北京的統計,北京400家養老機構中只有62家有診所,其中36家納入了定點醫療保險。在北京3700多家養老中心中,只有少數具備定點醫療保險資格。
醫護結合亟待推進。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基于居家養老的養老體系的建立以及云技術的發展,利用智能化、科學化手段建立遠程醫療,完善“醫養結合”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養老機構對醫療資源有需求,但如果處理不當,這種資源也會成為拖累。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遠程醫療,實際上相當于為每一位在機構養老的老人提供一位私人醫生。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是用很少的人力和物力來滿足的。”藍卡健康集團董事長于浩波表示。
2013年8月16日,國務院發布35號文件,將“建立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正式納入政策文件。
隨后很多地方開始積極探索和推廣。東軟西康、蘭卡國際等云技術支持的遠程醫療服務,在眾多養老項目和全齡社區得到快速應用。
“遠程醫療可以鏈接全國最好的醫療資源,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連接到最好的醫療資源和醫生,有利于養老機構的發展。”東軟西康健康企業及住所總經理岳洋說。
醫療保險壁壘
根據《通知》,試點工作將圍繞遠程醫療的運行規范、責任認定、激勵機制、收費標準和醫療費用報銷等方面,研究制定適用于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相關政策、機制、法規和標準,探索市場化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此外,各地區要構建有利于發展本地區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應用的整體環境,驗證完善各項政策,建立養老機構遠程醫療發展長效機制,提升養老機構健康管理服務水平,探索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機制,推動醫養融合發展。
《通知》要求,試點省市發展改革、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建立試點工作協調機制,對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決策,協調研究制定遠程醫療相關政策,組織養老機構、合作醫院編制試點工作方案,組織相關單位開展試點工作。
同時,試點省市的養老機構和醫院要按照“補全補齊、經濟適用”的原則,購買安全可控的設備和服務,形成完善的養老機構遠程醫療技術和服務體系,禁止重復建設,實現與其他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醫療機構和在養老機構設立的醫院應當嚴格按照《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批準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通知是積極進取的,關鍵問題是國家的醫療資質還沒有放開。遠程醫療需要養老機構的醫院和診所之間有兩個‘端到端’的連接,但目前養老機構很難獲得醫療資質,這一問題的存在不利于遠程醫療的發展。”岳洋指出。
同時他也表示,醫療衛生管理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目前很多地方的資源都無法滿足。“要全面系統地實現醫療衛生管理,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將機構、社區和醫院的資源聯系起來。”
“通知主要針對養老機構,但我認為更適合居家養老。國家醫改的方向是鼓勵社區醫院,充分利用社區醫院,這也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志誠養老健康地產事業部總經理胡靜表示,“通過養老機構遠程醫療的探索,逐步延伸到社區和家庭是關鍵。”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機構和家庭醫療系統都面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障礙。要想實現遠程醫療網絡,必須全面開放醫療保險體系。”胡靜補充道。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