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事關民生民情。社會辦醫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已被列入我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議事日程。日前,記者從市醫改辦了解到,我市民營醫療機構通過有力措施,進入快速增長期。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民營醫療機構39家(不含診所),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2013年,國務院、國家衛計委、省衛生廳分別發布了《關于促進衛生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社會辦醫療機構快速健康發展的通知》。借著這股東風,我市積極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引入競爭機制,創新醫療機構辦學模式,對提高我市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記者從市醫改辦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民營醫療機構(不含診所)39家,較2012年的33家增長18%。全市醫療機構門急診數1420萬,民營醫療機構門急診數352萬,占比24.79%,較2012年增長1.82%。全市醫療機構住院56萬人次,民營醫療機構住院8.27萬人次,占比14.77%,較2012年增長8.35%。全市醫療機構業務收入33.63億元,民營醫療機構業務收入3.36億元,占比10%,較2012年增長3.22%。
緩解“看病難”,繼續出臺政策推動“社會辦醫”勢在必行。為此,我市制定的《2014年內江市醫療衛生體制專項改革方案》對積極推動社會辦醫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放寬準入條件。有必要對社會醫療促進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研究并出具意見;擴大社會醫療服務空,實行“無禁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推動國外合格醫生來我市執業。
二是優化醫療服務運行的社會政策環境。研究制定土地、投融資、財稅等扶持政策。,利用社會資本設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投資醫療資源稀缺、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服務領域。(記者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