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天津北方網訊:10月2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天津市抗癌協會、天津市腫瘤醫院聯合舉辦的2015天津市肺癌年會在天津召開。大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天津市腫瘤醫院肺癌科主任王昌利教授在現場介紹,隨著體檢的深入開展,微創外科治療和分子靶向藥物的不斷創新和臨床應用,通過大力推進規范化診療和多學科融合(MDT),肺癌術后5年生存率從十年前的35%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中國肺癌患者的數量幾乎每十五年翻一番。最新數據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榜首,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的第一死因。如何通過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提高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王昌利教授指出,對于肺癌患者來說,首診的準確性、首診治療的規范性和精準性將對其生存和生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肺癌患者及其家屬在發現病情時往往急于治療,盲目選擇治療方案,容易導致診療不規范。最好由專業醫生通過支氣管鏡、頭顱MRI、ECT、腹部b超等聯合確定患者的病理類型和分期,從而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目前仍提倡采用以手術為基礎的多學科、規范化的綜合診療,尤其是早期肺癌,手術仍是其治療的首選。以手術為主的規范化綜合治療,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50%以上,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可達70%-80%以上,中晚期生存率也可達30%左右。
而且,隨著微創治療的不斷創新,如今的肺癌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有了顯著的進步。傳統手術需要在胸壁切開15-20厘米的切口,使胸部完全暴露,從而完全切除腫瘤。目前如果采用電視胸腔鏡微創手術技術,只需開3個3-4 cm左右的小孔即可完成腫瘤切除和淋巴結清掃,可最大限度減少手術對肋間神經的影響,創傷小,痛苦小,并發癥少。在滿足手術條件的前提下,即使是70-80歲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安全地進行手術。
對于已經失去手術機會的肺癌患者,既往生存期一般不超過1年。現在,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通過個體化治療和靶向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已提高到3~5年。但需要提醒的是,肺癌靶向治療并不適合所有患者,只對基因檢測發現基因突變的患者有效。ⅰ、ⅱ期早期肺癌患者大多可以通過手術治愈,因此應禁止使用靶向藥物,因為靶向藥物使用一年后可能出現耐藥性,一旦復發,這些患者可能面臨靶向藥物無法使用的困境。
“過去我們說肺癌很難治療,主要是因為發現晚。臨床上發現70%的患者處于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但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患者被早期發現。”王昌禮說。15年前,市腫瘤醫院治療的肺癌患者有50%被發現是III期,而現在約50%是I期患者,大部分是通過定期體檢發現腫瘤的。因此,提醒市民,40歲以上、有長期吸煙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對于健康人群,應盡早戒煙控煙,拒絕被動吸煙,重視并積極治療慢性肺部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污染,努力從病因上預防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