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9月9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落實2014年醫改重點任務提高藥品流通服務水平和效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采取多種方式推進醫藥分開”,“調查總結各地推進醫藥分開的做法、經驗和成效”,探索零售藥店承接醫療機構門診藥房服務等專業服務。這是探索藥品分離的辦法首次寫入相關部門認可的文件,意義重大。
長期以來,以醫養醫的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為了從藥品中獲得更多利益,醫院一再禁止開昂貴藥品的問題,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人們對此反應強烈。2010年的蘆筍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2009年4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一條明確提出了“政事分開、管理行政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的四個分離原則。第九條提出“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各種有效途徑,逐步改革以藥補藥機制”。這也是借鑒國際主要國家做法推出的改革措施。
歐美國家的“醫藥分離”制度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分離率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在穩步上升。根據日本藥劑師協會發布的《保險藥劑師趨勢》中的數據,2007年藥品的分離率為59.7%。相應地,從1975年到2002年,藥品費用占日本醫療總費用的比例呈下降趨勢,2002年藥品費用占比降至18.4%。在我國,2012年住院患者藥品費用占41.1%,門診患者超過50%。
醫療維護系統不僅要花患者的錢,還會損害他們的健康。中國人均年抗生素消費量為138克,是美國的十倍。雖然近年來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調查顯示,我國約75%的門診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95%的門診感冒患者在手術中使用抗生素,而我國79%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病例中有80%以上是濫用抗生素。我國約有5000萬~ 8000萬殘疾人,其中三分之一為聽力殘疾,60% ~ 80%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濫用有關。據中國紅十字會統計,我國每年約有40萬人因醫療傷害非正常死亡,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死亡原因是不安全用藥。
因此,藥醫分離促進合理用藥意義重大,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減輕患者負擔。從2001年開始,起源于湖南的廉價藥店模式席卷全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零售藥店在推動藥品降價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正是因為零售藥店的存在,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空藥品的價格,這使得降低藥品價格成為可能。
保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許多病人在醫院看病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往往在知道醫生開的是什么處方之前就需要支付藥費,這讓患者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隨著藥品的分離,醫生的處方必須同時提供給患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在哪里購買藥品,從而保護了自己的知情權。
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中國有句老話,藥分三毒。合理用藥可以治病,不合理用藥會致病。促進合理用藥是執業藥師的重要職責。根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規定,零售藥店必須配備執業藥師等藥學專業人員,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系統地保證了患者在零售藥店購藥時能夠得到應得的藥學專業服務。根據一項關于美國心血管病患者的研究,對12個社區的620名患者進行了研究。通過MTM,因心血管疾病復發而住院的人數減少了50%,人均治療費用節省了31%。這項工作主要由零售藥店的藥房工作人員完成。
全國有43萬家零售藥店,我省有1萬多家零售藥店,遍布大街小巷,讓我們的居民在享受實惠價格的同時,享受便捷、周到、專業的服務。醫藥分開既是國際慣例,也是黨和政府確定的重要政策,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商務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通知》是順應時代潮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政策的重要舉措。相信在各部門的積極努力下,隨著醫藥分開的逐步推進,廣大人民群眾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原標題:徹底打破“醫藥分開”的堅冰,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