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記者梁世斌。
電話、短信、上網、視頻,這些人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現代手段,如今在淮安的信訪中被廣泛使用。
八年前,誕生于江蘇省淮安市的陽光信訪,經過不斷探索和完善,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
小靈感造就大系統。
盱眙縣是江蘇省淮安市最偏遠的縣。該縣王店鄉村民李守富因醫療事故多次上訪。
李壽福從縣城到市區上訪,要換三趟車,路程100多公里。每次花一整天,就要花近百元。這對腿腳不便、經濟困難的他來說很難。
為了方便群眾投訴,2007年1月,淮安市信訪局開發了國內最早的信訪查詢系統。讓老百姓打電話到家里詢問信訪處理情況。開發這個系統的靈感來源于高考評分系統。
李首富得知這個查詢系統后,前后只打了三次陽光信訪,事情就解決了。
“既然可以查詢,為什么不增加投訴功能呢?”淮安市信訪局在查詢的基礎上增加了投訴模塊。電話、短信、上網、視頻等新方式受到上訪者的青睞。
淮安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肖本明表示,進入信息時代后,普通人希望更快、更便捷地獲得信息反饋。投訴和詢問是“陽光信訪”最早的兩個功能,也是“陽光信訪”的雛形。
你可以在視頻的另一端看到秘書。
經過8年的運營,陽光信訪幾經升級,形成了集投訴、查詢、服務、評估、監督、分析、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管理體系。
目前,全市9個縣、147個鄉鎮(街道)、400多個職能部門已全部納入“陽光信訪”系統。
2011年初,淮安進一步整合電話、短信、網上信訪、視頻等資源,建立了全國首個電子網絡信訪服務中心,搭建了投訴、查詢、評價、人民建議、分析、監督六大服務平臺。
淮安市淮安區樊姬鎮的何德光多年來一直困擾著他。前不久,一段4分鐘的視頻采訪,讓何德光解決了自己反思多年的老問題。
視頻的這一端,何德光反映,他和14名原在樊姬鎮拖拉機站就業的同事,因區劃調整,未能享受原單位同類人員同等標準的生活補貼。
視頻另一端,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回復:根據類似情況統一政策的原則,請淮安區解決相關補貼發放問題。
雖然在視頻中與領導談過,但何德光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仍有疑慮。
20天后,何德光接到樊姬鎮宣傳委員夏寒的電話:“你反映的問題已經落實了。請到鎮經濟管理服務站辦理相關手續。”
開放壓實基地的責任流程。
長期以來,淮安以解決基層信訪問題為目標,以縣區為重點,以市級為終結,壓實各級解決信訪問題的責任,迫使承辦部門認真、規范、妥善處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
淮安市電子網絡信訪服務中心負責人倪月華介紹,兩年前,“陽光信訪”系統新增了矛盾糾紛在線核查系統。各級信訪部門依托網上矛盾舉報系統,對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如果有人去市上面的信訪部門上訪,系統會自動比對。這將迫使有關部門主動發現矛盾,在萌芽狀態和基層化解矛盾。
在淮安,信訪由誰辦理,辦理到什么程度,整個過程都是公開的,實時記錄,讓信訪人在家就能了解辦理情況,實現辦理過程的完全透明。
8年來,依托信訪管理機制創新,淮安市共受理處理信訪事項和矛盾糾紛5萬余件,按期辦結率達96.5%。八年來,全市到北京的上訪下降了69%,到各省的上訪下降了52%。
(原標題:淮安陽光信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