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三甲醫院信任縣級醫院,提供遠程心電圖服務,建立具有口腔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要下沉優質資源,激發醫療服務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實惠的醫療衛生服務。1月21日,記者從銀川市衛生計生委獲悉,該市采取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服務延伸模式,推出一系列醫療服務新舉措,將醫療服務延伸到基層醫院和社區醫院。2014年,全市6.3萬人在專家指導下接受了社區醫療服務。
在家享受名醫醫療。
“我帶孩子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疫苗,發現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陳就坐在這里。我趕緊抱著寶寶,讓陳主任看看濕疹。如果去市醫院看病,排隊掛號的人不多,找陳主任看病的人也不少。每次看病都跟打架一樣,但在社區就不一樣了,很方便,醫生有更多的時間給我們講解病情。”29歲的劉輝在金鳳區碧水藍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告訴記者。
由于右腎積水嚴重,家住興慶區銀河二區的魏紅不得不接受腎切除術。對于生活已經非常困難的魏紅一家來說,近2萬元的手術費用無疑是一筆小開支。經過多方詢問,魏紅選擇來到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他不僅走錯了路,還成功約見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吳春華。除了醫保報銷,魏紅自己還不到5000元。魏紅說:“我自己選的手術專家。在家治療更經濟。這里的條件不比大醫院差。政府為我們的人民看病建了一條‘高速公路’。”
“每次我嘴巴不好,我最怕去醫院。人太多,要排隊掛號吃藥。聽說銀川口腔醫院的專家都坐在他們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真的很方便。”1月21日,家住西峽區共享家園的老人唐蘭芳在北京西路易安社區衛生服務站看到自己的牙齒。
創建“資源共享”的醫療模式。
“社區下的專家贏得了轄區居民的青睞。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這件事。每周二、四,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下來接診門診,有時一天能達到100多人。”新華街嘉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段告訴記者。
事實上,能夠享受到如此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不僅僅是劉輝、衛紅、唐蘭芳。如何解決基層群眾就醫難的問題,如何體現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公益性,讓普通百姓得到更專業、更實惠的優質服務?2014年起,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受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委托試行,聘請了總醫院的專業團隊和專家來診。此外,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設立了遠程心電診斷中心,以基層醫療機構為終端,市民可通過社區衛生站遠程心電診斷系統享受專家心電會診。
頂級醫院的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既為周邊群眾節省了醫療費用,又形成了從頂級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遠程信息網絡,實現了信息對接、技術對接、管理對接的“資源共享”模式。
記者了解到,2012年6月以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與興慶區南橋社區衛生服務站、自治區人民醫院與西夏區朔方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治區中醫院與西夏區李梓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與興慶區高爾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醫療服務社區協議, 這標志著銀川市醫療服務社區建設正式啟動,意味著未來市民可以就近享受方便、快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生的基層素質與醫院的績效息息相關。
“醫療服務社區成立以來,已有14.8萬名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享受專家服務,僅2014年就有6.3萬人在專家指導下接受社區診療服務。專家社區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就醫條件,讓居民就近享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特別是對一些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銀川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劉告訴記者。
“專家在社區走訪時,可以發現一些平時沒有任何癥狀的疾病。由于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的轉診制度,危重患者可以轉到二級醫院或三甲醫院及時治療。這樣既提高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又增加了患者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的信任度。同時,對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分級診療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劉告訴記者。
事實上,目前我市將醫院基層醫生的完成指標與績效考核掛鉤,每當醫院完成指標時,就可以獲得激勵補貼,從而鼓勵更多的大醫院醫生到基層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醫療。(記者詹思佳)
來源:銀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