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url:?div=-1,id:0
俗話說,吃全谷物就不會生病。因此,政府對食品和藥品同樣重視,世界對公立醫院的改革也非常重視。
多年來,我們的醫療體系一直在不斷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有許多批評。近年來,即使城鎮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完善,政府也可以承擔部分住院費用,仍然存在人們看不起病的現實。小感冒動輒幾千塊錢,小病要做全套檢查,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過去的改革錯誤不可避免。當時我們剛剛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民生了解不多。要找到一條適合國情的改革之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很長時間。“憑感覺過河”難免濕鞋濕衣。如今,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已經成型,有自己的經驗教訓可以比較,也有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可以借鑒。到時候,醫改要堅持“病有所醫”的目標,把醫療負擔降到最低,讓老百姓買得起。
首先要明確角色。嚴格區分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性質,區分盈利和惠民。既然是公立醫院的改革,就必須以“公立”為基礎。這個“大眾”就是中國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讓公立醫院回歸本色,從追求利潤最大化到為人民利益最大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其次,要依法治藥,出臺具有法律效力、公眾認可的醫療服務法律法規,嚴格執行醫療收費標準,嚴格執行藥品價格標準,嚴格監管醫療器械和藥品采購壁壘,“斬斷藥品非理性利益鏈”,防止少數收受賄賂3500萬元、100套房產、100個車位的院長傷害醫院和患者。
當然,聰明的女人離不開米飯。市場經濟規律不相信眼淚,沒有錢任何行業都無法生存。如果記者想集中精力辦報紙,他們必須確保他們的編輯不拉廣告。公立醫院不能依靠醫療收入生存和發展。換句話說,我們不能依靠病人養活醫生、護士和無數的管理者,也不能依靠剝削病人來建造建筑和購買醫療設備。政府要給予足夠的投入,公立醫院與義務教育同等對待,堅持以人為本的待遇,保證醫務人員的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工資,保證醫院設施增設、更新、更換的資金。
醫改關乎民生福祉。相信我們能夠克服這個“世界性難題”,從深化改革中索取紅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讓改革后的公立醫院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