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CCID.com]12月18日消息,互聯網醫療是互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新應用。最近,BAT三巨頭憑借技術優勢和積累的用戶,相繼做出了互聯網醫療。在年初阿里巴巴進入21世紀中信,推出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后,騰訊也推出微信“全流程門診平臺”,并于9月初投資丁香園,正式跨界互聯網醫療。此外,百度還推出了“北京健康云”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健康服務?;ヂ摼W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將給傳統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帶來顛覆性變化。一、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現狀市場規??焖僭鲩L。在剛性醫療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上,互聯網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一方面,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加快。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9.5%,預計2030年這一指標將達到16.2%。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導致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急劇增加。另一方面,我國醫療資源供需嚴重失衡,為互聯網與醫療產業的結合提供了切入點?!?013年中國醫療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僅中國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就達到23.4億元,同比增長25.8%。IMS Health預測,2017年這一數值將達到125.3億元。產業鏈持續拓展。目前,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整合了移動醫療服務商、醫療設備制造商、IT巨頭、風險投資、移動運營商、應用開發商、數據公司、保險公司等眾多參與者,形成了以可穿戴設備和在線醫療服務為重點的產業格局。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產品開發的加速以及業務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互聯網醫療產業鏈將向縱深發展。市場競爭加劇。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搶灘”,競爭異常激烈。今年以來,蘋果、谷歌、三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健康平臺,百度、阿里、騰訊也通過投資或并購的方式進入國內知名的在線醫療平臺。但總體來看,上述巨頭的相關布局更多的是戰略卡位,而底層數據的收集還處于自身戰爭的探索階段?;ヂ摼W醫療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大數據的分析和利用上。未來,隨著市場參與者掌握和利用數據資源能力的變化,競爭格局將處于不斷動態調整的過程中。政策的堅冰逐漸融化。鑒于互聯網技術有助于平衡區域醫療資源的分配差距,提高現有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政府對互聯網醫療的積極態度日益明確。2011年以來,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文件和政策,其中遠程醫療、健康數據采集、可穿戴設備和移動醫療解決方案被列為發展重點。表1政府大力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相關政策。
數據來源:CCID智庫二、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商業模式難以“落地”。國外互聯網醫療起步較早,商業模式相對形成。以軟件企業為例,收費對象主要包括醫藥公司(提供廣告和問卷調查服務)、醫生(根據地理位置、保險狀況和專業特長向患者推薦,并提供預約服務)、保險公司(基于軟件的經濟價值吸引其投保)。與此相比,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除了收取廣告費和向上游藥企收費外,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大多數企業的生存主要依靠融資。偶爾,比如好醫生在線,春雨口袋醫生等。,以電話咨詢形式收取的費用也直接支付給醫生本人,這種模式不夠規范,不適合大規模推廣。缺少行業標準。一方面,目前各類移動醫療設備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數據接口,難以實現數據交換,不僅影響個人健康信息的全面整合,也不利于健康數據的匯總、分析和利用。另一方面,由于現有醫療體系的不足,我國的疾病代碼、收費代碼、藥品和耗材數據庫都各行其是,阻礙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缺乏行業監管。2013年,美國參議院批準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安全與創新法案》,該法案從法律層面正式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確立為醫療應用的監管機構。在我國,目前只有2009年衛生部頒布的《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這種方法屬于部門規章,法律效力極其有限??梢哉f,我國互聯網醫療監管還處于準真空狀態。面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該局形成了兩大制約因素:一是知識產權保護薄弱,互聯網醫療app同質化嚴重,市場無序競爭突出;二是個人隱私保護不足,不僅制約了需求潛力的釋放,也帶來了巨大的數據泄露風險。三。促進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建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衛生、工業信息化、工商、公安等部門合作,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與互聯網有效對接。二是推動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培育壯大互聯網醫療品牌。三是密切關注行業發展趨勢,認真落實國家支持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一是在全國范圍內協調推進互聯網醫療信息標準化,加快數據交換共享,構建醫療信息大數據平臺。二是規范互聯網醫療軟硬件產品,加快設備標準化生產。三是加快出臺互聯網醫療行業準入標準,規范行業準入條件,防止低水平重復發展。加強行業監管。一是明確行業監管機構,加強互聯網醫療行業監管。二是出臺相關細則,明確互聯網醫療主體資格審查備案、知識產權保護、糾紛處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三是加強互聯網醫療的信息安全管理,確保醫療信息在分發、傳輸和傳遞過程中的安全。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CCID智庫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