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中新網3月30日電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毒V要》指出,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以藥補醫機制未有效打破,科學補償機制尚未建立。
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7.44萬個,其中醫院2.47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1.54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12萬個。衛生工作人員979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21萬人。床位618萬張。每千名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55張,執業(助理)醫師2.06人,注冊護士2.05人。2004-2013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從39.91億增至73.14億,年均增長6.96%,住院人數從6657萬增至1.91億,年均增長12.42%。
《綱要》指出,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布局不合理、服務體系碎片化、部分公立醫院擴張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
一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相比,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有待提高。
每千人口的執業(助理)醫生、護士和床位數量相對較低。執業(助理)醫師中,只有45%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在注冊護士中,只有1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
二是資源分配結構不合理,影響醫療衛生服務提供的公平和效率。
西部地區醫療衛生資源質量相對較低?;鶎俞t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低。中西醫發展不協調,中醫藥(含民族醫藥,下同)特色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發展滯后。公立醫療機構比例過大,床位占比接近90%。資源配置結構不平衡,醫生護士比例只有1∶1,護士嚴重不足。醫院發展相對緩慢,在兒科、心理健康、康復、養老等領域的服務能力相對薄弱。
三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碎片化問題更加突出。
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不健全,缺乏聯通共享。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協作不足、協同不足,服務體系難以有效應對慢性病高發等日益嚴峻的健康問題。
四是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補醫補藥機制沒有有效打破。
科學的補償機制尚未建立,追求床位規模、競相購置大型設備、忽視醫院內部機制建設等粗放式發展問題屢見不鮮。部分公立醫院規模過大,擠壓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醫院空的發展,影響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
五是政府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宏觀管理能力不強,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
區域衛生規劃實施中存在權威性和約束性不足、科學性和前瞻性不足等問題。,總體規劃功能和規劃的控制有效性有待增強。
分享給
[收藏][印刷][責任編輯:王雪]
(責任編輯: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