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向20家醫療機構發出行政處罰通知,對相關違法收費行為進行處罰,處罰金額合計1079萬元。被處罰單位中,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涉及違規收費項目27項。(廣東省發改委網站,2014年6月16日)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曾在醫院反映“過度醫療”等問題的“走廊醫生”藍月鳳終于被辭退,她反映的很多問題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澄清,全部被查出“不存在”。為了反駁蘭悅峰的頻繁舉報,綿陽市涪城區政府十次發布調查報告。
有趣的是,四川“走廊醫生”事件以一名醫生的失敗而告終,但一個月后卻在廣東找到了最現實的支撐。據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報告,全省20家醫療機構因違規收費被罰款1079萬元,“最好”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涉及27項違規收費!
當然,就具體內容而言,蘭悅峰反映的“過度醫療”問題,與此次違反《價格法》的醫療機構違規收費行為有些不同。亂收費不一定就是“過度醫療”。但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高度統一的,即不遺余力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為醫院創收”。根據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通知內容,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對需要進行心臟檢查的患者收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常規檢查費,再將項目分解后收取普通二維超聲心動圖和普通M型超聲心動圖檢查費。真的很辛苦。
事實上,對于醫療機構亂收費,輿論早就偏心了:首先,這種現象在身邊有很多,其次,已經被視為“潛規則”。很久以前的2006年,全國有8家醫療機構因收費不合理被國家發改委(NDRC)起訴。其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超標準收取冠名手術費用,自收自支項目收取穿刺裝費”,涉及金額合計482.99萬元。前后八年,涉及的內容驚人的相似,讓人不得不透一口涼氣。
醫療機構收費不合理的問題由來已久。怎么能長期治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發出了一個或許值得一聽的聲音:“大醫院現在是一個制度問題,最重要的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體現在哪里。公益的改革方向是更好地向公益發展,而不是向市場發展。我今年的建議是,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大型醫院的公益性上。”
鐘南山在談及醫改相關問題時如是說。提高大醫院的公益性,針鋒相對的是當前大醫院的市場化(有人認為是“不完全市場化”)。市場具有逐利性,過度專業化的醫療行業很難得到政府的有效監管。大型醫院投入市場,雖然不一定會直接導致員工不合理收費,但總有利益驅使甚至誘惑他們。大多數情況下,也會有分配醫生進行效益評估的情況(藍月峰的做法得罪了醫院老板,最終被職工代表大會辭退)。所以特別容易走錯路,直到有一天,他們被集體懲罰。
少數從業者開公立醫院,成為斂財機構,肯定是不可能的。同樣道理,醫療機構收費不合理的問題,已經夠頑固了,不能靠巨額罰款完全解決。鐘南山的提議觸及了醫改最關鍵、最敏感的頂層設計,聽起來確實有些刺耳。只是現實是殘酷的,相信沒有人愿意看到第二張Juck中1000萬罰款的誕生(這背后,多少人經歷過“看病難”的煎熬)。要徹底解決長期存在的醫療機構收費不合理的問題,目前看來只能從根源入手,探索出一條適合對癥下藥的醫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