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國營: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降低虛高藥價中國證券網訊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辦公廳9日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任務的通知。要求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取消藥品獎金(中藥材除外),降低虛高藥價。
根據通知,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 ldquo“十二五”規劃;規劃的最后一年。
通知要求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在全國各縣(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
關鍵任務是:
& mdash;& mdash破除以藥補藥,推動建立科學補償機制【/br/】試點城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將取消藥品獎金(中藥材除外),從而降低虛高藥價。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政府補助三個渠道轉變為服務收費、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通過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醫保支付方式、降低醫院運營成本等,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藥品在醫院的儲存、保管、損耗等費用,應當計入醫院運行成本進行補償。各級政府要按規定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資責任。中央財政對各縣(市)和新增試點城市給予補助,地方政府要調整支出結構,有效增加投資,增加的政府投資要納入財政預算。(衛生計生委、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分別負責。第一部門為牽頭部門,按照職責負責牽頭各部門,下同)
& mdash;& mdash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br/】研究制定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指導文件。在保證公立醫院健康運行、醫保基金負擔得起、不增加群眾負擔的前提下,必須堅持& ldquo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漲漲跌跌,逐步到位& rdquo原則,降低藥品、耗材、大型設備檢驗等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各級醫療機構與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建立基于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分級診療等政策要相互銜接。(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中醫藥局負責)
& mdash;& mdash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合理核實公立醫院現有本地人員編制內的人員編制總量,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創新機構編制管理模式,逐步實行人員編制備案制。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對內對外人員待遇要統籌考慮,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按照國家規定推進。實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人員由固定聘用逐步轉為合同制聘用,由身份管理逐步轉為崗位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醫院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按規定通過考察的方式進行招聘,結果予以公示。(中央組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分別負責)
& mdash;& mdash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br/】國家有關部門加快研究制定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選擇部分地區或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未納入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范圍的試點市縣(市)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額核定辦法。完善績效工資制度,突出成績體現多勞多得,合理拉大收入差距。嚴禁為醫務人員設定創收目標,醫務人員工資不得與藥品、耗材、體檢等業務收入掛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藥局負責)
& mdash;& mdash優化醫療衛生資源結構和布局【/br/】各省(區、市)均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 & mdash2020年)(國辦發〔2015〕14號)要求,制定完善本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并向社會公布。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療設備。公立醫院優先考慮國產醫療設備和儀器。嚴禁公立醫院借錢建設、超標準裝修、超計劃配置大型醫療設備。(負責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
& mdash;& mdash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br/】各地要積極探索各種有效途徑,實現公立醫院管辦分離。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創新管理方式,從公立醫院直接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落實公立醫院人事管理、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和運營管理的自主權。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完善校長選拔任用制度,鼓勵推行校長聘任制。(由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央組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負責)
& mdash;& mdash加強績效考核評價【/br/】各地要按照國家制定的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實施方案和指標體系,加強對公立醫院改革效果的考核評價。將公立醫院改革納入試點城市和縣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評價的指導意見》,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由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負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