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雖然中國的醫藥行業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史,但國內企業總體上還是R&D實力較弱,正在從完全仿制藥向自主創新轉型。”趙在第三屆新藥論壇上對39健康網編輯表示,模仿打基礎,創新求突破,模仿與創新相結合,循序漸進是目前國內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模仿和創造的時代!”國內很多專家把中國藥品創新的路徑概括為:我也是——我更好——我新”。顯然,目前,我們之間已經更好了——我新了。
2014年上半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準藥品上市申請238件。總體而言,與過去兩年同期相比,批準數量有所減少,但波動不大。
在獲批的238個新藥中,江蘇豪森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嗎啉氮唑最受業界青睞。嗎啉唑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根據豪森發布的信息,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抗菌活性強、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的特點,也是豪森迄今為止在江蘇獲批生產的首個1.1類新藥產品。
嗎啉唑的研發歷時十余年。據《39健康》編輯介紹。com,江蘇豪森于2002年啟動嗎啉硝唑項目立項研究,2005年4月申請臨床應用,同年8月獲得臨床批準,此后一直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嗎啉唑按照特別批準的品種進行評價,也是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2011年7月申報上市,2014年3月底獲批上市,5月正式投產上市,商品名麥靈達。
“在藥品創新的道路上,中國企業剛剛起步,交學費的地方還有很多。”趙表示,國內企業發展的核心是在同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創新,讓治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