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目錄:
五年醫改之后,2015年即將到來。國家衛計委對公立醫院改革提出了四條新舉措:“停止醫生補藥”“建立科學補償機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我們不妨評價一下這四個‘新舉措’的前景,僅供參考。
可以肯定地說,這四項措施都是想解決目前公立醫院存在的難題,但都不是根本問題,都不是根源,根本不能稱之為“改革”,前景堪憂,最有可能重蹈前五年醫改的覆轍。
擺脫“以藥補藥”?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
這兩項措施不是‘新措施’,而是‘老措施’!這是一個經過五年實驗失敗的“錯誤舉動”,但仍然是一個不知道錯在哪里的“糊涂舉動”,一個撞南墻不回頭的“愚蠢舉動”,打倒了醫院的“壞舉動”。
五年來,藥品零差價發放到基層,真正打破了“以藥養醫”的原則,導致基層缺醫少藥,基層醫生生活朝不保夕,基層癱瘓,基層終結!醫生都走了。現在要不要推廣到整個醫療系統?
擺脫‘以藥養醫’,用什么養醫?拆東墻補西墻?已經測試過了,沒用!如果所有醫院都癱瘓了,誰來救治人民?
人們不想想,為什么會有‘用醫學養醫生’的說法?難道不是因為中國的‘公立’醫院數量世界第一,政府‘養不起’嗎?“公共”和“俘虜”是制度的根源!況且“公制”是一盤大醬,誰都可以蘸。是一碗唐僧肉,誰都可以吃。哪里有“公共”,哪里就有“損害公共利益,豐富私人利益”的行為!腐敗!浪費!漏洞很多!誰能‘養’得起!損失就是‘賠償’!損失就是‘賠償’!誰買得起?誰能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沒招!
為了支持醫改,近五年來,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超過了俄、印等金磚國家,打擊了水漂。我們該如何補償?
‘推廣分級診療制度’?
基層缺乏合格的醫生,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難以進入,都是在‘政府配置資源’的條件下形成的。而不是改變‘政府配置資源’,要用行政手段強制患者到基層首診,病情逐步上移。需要什么樣的‘分級診療制度’,醫生和患者都沒有這種沖動。哪個病人不怕誤診和死亡?那家醫院愿意把病人推到別的家嗎?公立體制是等級制度,待遇越高,哪個醫生愿意去基層當窮人?哪個病人不想直接去看好醫生?
國外居民區都有經驗豐富的好醫生經營的私人診所,非常方便居民隨時隨地看病。它是市場自然形成的,不需要政府規劃。在中國,好醫生被抽走到大型公立醫院,在那里他們被養得最舒服,這是公共系統的錯!不改革體制,“分級診療”是不可能的。
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當患者去醫院看病時,意味著患者從醫院購買醫療服務,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賣方手中。信息不對稱,醫生開大處方,病人不知道,可以任人宰割。
如果交了醫保,問題就更嚴重了,往往醫生和患者合謀騙保,多收了醫保基金。為了賺更多的錢,醫院不用客氣,不管是病人口袋里的錢,還是醫療保險的錢。反正是壟斷,殺了他們也跑不掉。如果你按項目付費,醫生可以給你更多的項目,開高等級的檢查,開更多的藥和昂貴的藥。如果按人頭或按疾病付費,賣家會降低服務質量。
什么樣的醫保支付方式可以控制醫院多要錢,保證服務質量?只從醫保支付體系來說,沒有什么好辦法。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醫院和醫生主動讓患者少付錢,多看顧病情!在哪里可以找到這樣的機制?多年的實踐證明,公共系統的“公益”是靠不住的,“醫德”也是靠不住的。只有在“供應商平等競爭,買家自由選擇”的標準化市場!
在自由流通、公平競爭的市場中,如果一家醫院的價格比其他醫院高,服務質量比其他醫院低,他的品牌被砸了,病人都跑了,這樣的醫院還能掙錢嗎?因此,所有醫院都會爭取患者高質量、低價格前來就診。隨著更多患者的到來,醫院的經濟效益會更高,患者也會得到溫暖的服務,實現醫患雙方的雙贏,這是規范市場化最基本的功能。在這種環境下,醫院不敢以不同的方式取出醫保基金和患者的錢,所以醫保支付自然是正常的。
2015年公立醫院改革四大新舉措前景評價結果顯示,四大舉措均未觸及醫療服務深層次矛盾,必然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中國人看病難看病貴,過高的藥價也不會緩解。新的改革措施必須從解決醫療服務的深層次矛盾入手,進行真正的“改革”。
注:【衛計委:全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今年國家確定了34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各省可根據實際選擇擴大省級試點城市范圍,推動盡快取消“以藥補醫”和建立科學補償機制取得新突破;推動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推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