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所有內容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僅供藥品專業人士閱讀,不作為用藥依據,如有藥品疑問,歡迎咨詢在線藥師。
【/h/】針對部分媒體報道“醫藥分開后,醫療和手術費用會增加”,國家衛計委發言人毛群安22日晚表示,將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醫保支付、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改革,不增加群眾就醫負擔。(綿陽晚報,2015年5月23日)【/br/】【/h/】【/br/】【/h/】】在看病難、藥價貴、醫患關系緊張的現實環境中,如果不將“醫藥分開后會增加醫療和手術”這句話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很容易引起公眾的誤解。國家衛計委發言人能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指出醫改最終目標“不會增加群眾就醫負擔”,具備現代媒體素養,讓人倍感溫暖。但是,畢竟醫改的領域太廣,任務太重,矛盾太多。它的最終“療效”是什么,不僅要看“廣告”,還要看衛生規劃部門深入改革的誠意和一系列實實在在、切實可行的舉措。
近年來,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一直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也是千家萬戶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雖然國家發改委多次出臺降低藥品價格、限制部分藥品零售價格的政策,但似乎每次在實施過程中都遇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尷尬,老百姓依然沒有走出看病難、看病貴的困境。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領導就醫改作政策通報,首次提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統籌推進醫改各方面工作,值得期待。
“醫”和“藥”是醫療衛生行業的兩條命脈,也是深化醫療領域改革、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兩把鑰匙。與醫院和醫生相比,隨處可見的藥店是大多數人光顧的地方。除了重病、急慢性疾病、一些普通感冒和小病,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買藥和就近吃飯。相對于醫院的機構屬性(雖然大多數醫院都是企業化、企業化的,但畢竟還是覆蓋著一個“機構”,這在一些經營活動中也是考慮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地的藥店、診所完全是私有制,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合理合法的。這樣一來,同宗同效的低價藥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包裝好的高價藥。于是,體現醫療福利的醫保卡,成為一些人拿現金購買生活用品的替代消費。于是,很多家庭離不開的常用藥價格不斷上漲,讓人看不起藥...
不給群眾增加就醫負擔是醫改的最終目標,也是群眾的共同心愿。降低藥品價格應該是醫療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根本所在。目前藥價高企的原因是:對于醫院來說,政府部門對醫院的投入嚴重失敗,醫院的運營費用大部分需要由院長帶領的醫護人員來賺取。為了自己的工作表現和飯碗,醫生不得不開出比出廠價高出幾十倍的藥物,要求患者做一系列不必要的檢查;對于藥店來說,賣任何利潤高的藥都是人之常情,這也符合市場規律,不能過分譴責。對于制藥公司來說,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合理的。他們停止生產、供應低價藥品,或者改變應當低價銷售的藥品外包裝和規格,以避免降價甚至變相漲價。要解決藥價高企的問題,不能只發文件,要下決心重新調整利益分配格局,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只有這樣,醫療改革才能成功,醫患關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